微纳电子实验室里, 被男朋友称之为“为了全人类的进步而努力”的江静,正卡在一个关键的节点上,即使经过反复实验, 也无法论证出自己想要的结果。
之前她“具有低功耗组合源结构的MOS晶体管”已经获得了专利, 接下来她想攻克的是“基于标准CMOS集成电路工艺制备互补隧穿场效应晶体管的方法”, 只要能攻克这个难点, 就能使TFET(隧穿场效应晶体管)工作在较低电压下,且工艺能与传统的CMOS工艺兼容,大大的减少制作成本。
现在她正在试验的这个被指出“可以改进”的部分, 正是之前李教授提醒江静注意的那一点, 她按照李教授备注的建议重新做了新的模型、新的论证,然而无论她如何尝试, 试验的最终结果也无法达到她想要的效果。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和她一起进行试验和论证的三四个实习研究员累得不行,情绪也有点暴躁起来。“我们所有的论证都好好的,每次到了这一步就出错!”
“你们先回去休息吧。”
江静这三天就睡了五个多小时,剧烈的头痛和持续的高强度试验让她没有办法好好的思考,为了能保持继续进行下去的体力, 她选择了暂停。
“我把实验室收拾一下就走。”
“那我们先回去了。”
几个实习研究员如释重负,互相支撑着摇摇晃晃地离开了实验室,准备一回去就睡它个昏天黑地。
强撑着精神收拾实验记录的江静百思不得其解,不明白自己明明是按照教授的“正确指导”在进行着的过程, 为什么就是反复错误。
除非……
她正在收拾着器材的手突然一顿。
除非李教授的“指导”才是错的。
江静从博士开始就在李教授门下攻读, 如今已经接受他的教导长达四年多, 这么长时间接受“恩师”教导的经历, 让江静连质疑李教授的想法都没有。
但已经过去三天了,这三天里,她和两个实习研究员、一个副研究员一起反复论证了几十次,依然得不到正确的试验结果,即使内心再怎么不愿意相信,江静也只能怀疑是李教授错了。
江静心中已有八成肯定是李教授错了,但事关恩师的声誉,如果真是李教授错了,江静不愿太多人知道这件事,于是她犹豫了一会儿,和妈妈打过电话告知晚上不回去要留在所里,便决定独自一人重新验证完这个实验。
因为实在太困了,连咖啡都不管用了,江静打电话给关系稍好的同事,从他抽屉里“借”了两罐儿红牛,用冷水洗了个脸,等彻底清醒后,又重新打开实验室的设备,开始了独自一人的验证工作。
原本要三四个人一起做的工作,一下子变成了她一个人在做,压力和复杂程度可想而知,她让其他人离开时已经是晚上十九点了,等她大概看出“苗头”时,已经是凌晨两点。
“泄漏电流又增大了……”
又一次出现了同样的错误,江静推翻了李教授指导下的一切论证,重新按照自己的想法再一次进行了试验。
时针已经指向凌晨五点,江静的意识也越来越模糊,纯粹靠着强大的意志力在支撑着。
“还是必须要在标准CMOS IC工艺的基础上增加光刻掩膜版……”她看着顺利通过的电流,浑身一颤。
“不是我错了,是……”
她害怕自己这个是“孤证”,又换了更小尺寸的标准CMOS IC来制备,这一次给出的结果还是同样的。
事实胜于雄辩,科学家不相信“可能”,只相信“结果”。
此时天色已经大亮,实验室外的走廊里陆陆续续有研究所的同事开始上班,有人见到江静这间实验室的灯是亮的,好奇地推开门进来看了看。
“怎么这时候灯还亮着?是不是谁走了忘关……江静?”
推开门的人见到实验室里还有人,吓了一大跳。
“我的天,你怎么是这个鬼样子?你昨天晚上难道没有回去?”
“没有,我才刚刚来……”
江静正在保存着试验的结果,一抬头见有人进来,下意识地掩饰着试验结果。
然而也不知是抬头的太急,还是熬夜的太厉害,她话才说了一半,便感觉一阵天昏地暗,连站都站不稳了。
“江静!”
江静的师兄袁函吓了一大跳,连忙对着门外大喊,“外面有人没有!江静晕了!”
袁函是典型的书生,脑力出众体力废柴的那种,他又不知道江静到底什么毛病,不敢乱搬他,只能大声呼救。
好在研究所里还是男人比较多,他这么喊了一嗓子,立刻又跑进来两个研究员,一起手足无措地看着晕倒在地的江静。
“这,这是怎么回事?”
一个研究员掏手机里就拨120,“是不是突发了什么疾病?”
“不至于吧?我们所里每半年体检一次,两个月前刚体检,江静除了胃不太好,其他都很正常啊!”
另一个研究员小声嘀咕。
“我们是不是要把她先扶起来?”
袁函看着躺在冰凉地板上的江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