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5 章(3 / 4)

禄山最恨的人就是他了 , 他要是落入安禄山手中 , 安禄山还说不准要怎么折磨他呢 。

李隆基落到安禄山手中能不能活他不知道 , 但是他杨国忠要是落到安禄山手里那一定是不能活 。

得劝陛下离开长安 , 去安全地方 。 他也好跟着陛下一起撒退 。

杨国忠不愧是最了解李隆基的人 , 就这么一句话就压下了李隆基心中的其他万般情绪只余下了畏惧 。

李隆基怕自己在史书上留下骂名 , 也怕自己无颜面对李唐列祖列宗 ,

更怕自己丢了江山 , 可他最怕的还是自己丢了小命 。

没等到李隆基开口 , 一直在朝堂上像个透明人一样的李适之就跳了出来面红耳赤对着杨国忠就是一通骂 。

“ 呸 , 此时哪有你这等贪生怕死 、 无能庸碌之辈插嘴的份 ? 倘若不是你这些年屡进诧言 , 欺上瞒下 , 我大唐如何会到今日这等地步 ! “

李适之嘴上骂着还不过瘦 , 直接三步并做两步走上去就给了杨国忠一个耳光 。

一巴掌下去直接让朝堂安静了 。

杨国忠正要恼羞成怒 , 李适之却一转身对着李隆基就落下了眼泪 。

“ 障下 , 这是响们祖宗给响们留下来的大唐江山啊一一 “

杨国忠忽然住口 , 心虚振住了浮现出通红掌印的右脸不做声 。 李隆基也心虚移开了视线 , 不敢看李适之 。

李适之是李承乾之孙 , 太宗皇帝曾孙 , 这大唐江山还真是他祖宗打下来的 。

“ 咱们曾祖父何其不易才打下了这倡大的大唐江山 , 屹能就此拱手让人 , 当年天下初定 , 颉利可汗打到了长安城外 , 太宗皇帝守住了长安城 。 如今敌人再一次打到长安城外 , 咱们又如何能弃城而逃 ? “ 李适之几欲泣血 。

“ 臣以为 , 如今之计唯有打开府库招募长安城内的青壮 , 抗击叛军 , 只要响们能挡住叛军数月 , 等到河西军队来援 , 就能守住长安 , 守住祖宗基业 1

李隆基听着只觉得额顶青筋直跳 。

招募青壮抵御叛军 ? 俏若长安城里的青壮能跟安禄山的叛军相抗衡 ,

那潼关怎么就失守了 , 潼关好歹还有高墙地利呢 , 长安城可没有潼关那么高的城墙 。

拿什么抵抗安禄山 ? 你的一腔忠义吗 ? 要是忠义真有用 , 前面那么多城池怎么连一个月都没撑到就汲陷了 ?

「 左相所言甚是 , 胺必定仔细考虑 。 “ 李隆基只能先安抚住李适之 , 随后又胡乱糊弄了几句就匆匆下朝 , 然后派人偷偷将杨国忠召入了宫中 。

杨国忠听到圣人召唤他心里就已经知道了李隆基的心思 。

恐怕圣人也不想留在长安城里等死 , 只是现在缺一个能让圣人能够心安理得弃城逃跑的理由罢了 。

果然兴庆宫内李隆基已经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急得坐都坐不住了 。

「 国忠 , 你说咱们该怎么办 7“

杨国忠立刻跪了下来 , 泪流满面 , 抱住李隆基大腿就开始哭 :“ 陛下 ,

臣以为如今之计 , 咱们只能先顾全大局 , 舍小而保大了 。 您在一日 , 大唐江山方能在一日啊 。“

“ 陡下 , 切勿因小失大 , 昔日汉高祖与项羽争夺天下 , 汉高祖先入关中 , 势力却不如项羽 , 于是先退一步 , 历经积蓉力量又再次攻入中原 , 方才有了四百年汉朝江山 。 安贼猖狂 , 陛下应当如汉高祖一般先避锋芒 , 日后再伺机恢复江山社稷啊 。“

李隆基立刻道 :“ 爱卿言之有理 。 胺欲要效仿汉高祖往蜀中去 , 爱卿以为如何 ?“

杨国忠在心里骂了一句 , 你这不是早就想好要往哪跑了吗 , 还非要多此一举问我 , 把骂名扣在我身上是吧 。

可面上却是一片恭敬 。

“ 蜀中有天险可守 , 且天府之国沃土干里 , 有粮有地 , 实在是不二之选 。 陡下只需暂且忍耐一段时间 , 养精薄锐招募精兵 , 日后必定能光复大唐江山 “

呸 , 你要真想光复江山就应该往北去 , 河朔三镇的精兵良将都在北边 , 那才适合调兵平乱 。 蜀中倒是安全了 , 剑南军什么样我还能不知道吗 ,

依靠剑南军能收复天下才怪了 。

只是这话杨国忠却没有说出来 , 他的目的又不是光复大唐江山 , 他只想安全加上享福 , 蜀中之地既安全又富裕 , 正合他意 。

「 列南道还有寿安镇守 , 应当安全 。 “ 李隆基叹息一声 。

不得不说这个时候年轻能打 , 还是自己亲女儿的李长安给了他不少的安全感 。

起码李长安姓李 , 不会对大唐江山不利 , 也不会杀了他这个亲爹 。

往日用兵如神的女儿让他忌惮 , 如今却只让他觉得安心极了 。 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