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想通过这个国际贸易组织向各个国家推广的可不单单是海汉倡导的贸易方式,而是要借助贸易这个窗口,向各国输出海汉的金融体制、技术标准、文化观念等等,让所有成员国在不知不觉中敞开大门,逐渐被海汉所同化。 施耐德来自四百年之后的时空,深知在国际贸易中话语权的重要性,他现在所做的事情,就是要让海汉在这个区域贸易体系中扮演规则制定者的角色。由海汉来制定贸易规则和技术标准,这就可以确保海汉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在这个国际组织中的领导地位。而确保海汉得到这个地位的必要条件,就是目前海汉所拥有的强大执行力和领先的时代的各种黑科技,以及战无不胜的海汉民团。 当然了,高高在上的领导者谁都想当,施耐德要说服这些国家加入进来并且接受海汉的安排,其难度也要大过海汉以往举办的任何一届招商会。对于这些与会者来说,他们想了解的不仅仅是海汉将要如何运作这件事,还有这个国际组织建成之后,能对成员国,特别是执掌这些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有多少实际的好处。 好在海汉本来就已经网罗了一帮拥趸,并且这些国家和势力在过去几年中通过与海汉的合作收获了实际的好处,也愿意在这种时候出来为海汉站台,并以此来吸引新成员的加入。 郑柞在这次的会谈中所扮演的就是这种摇旗呐喊的角色,他老头子清都王郑梉目前是安南政权的实际掌控者,虽然现在安南国内还是供奉着傀儡皇帝黎氏,导致他头上没有所谓的太子名号,但国内国外,包括海汉在内,都已经将他当做了安南统治权的第一继承人看待。这次郑梉安排郑柞来出席这个意义重大的会谈,更是坐实了之前的种种传言,郑梉已经年近花甲,以这个时代的帝王平均年龄来衡量,已经算得上是暮年了,将大权交给郑柞应该只是时间问题了。 安南从1627年就开始与海汉合作,持续数年以人口和矿产等资源换取海汉的军事援助,并且在1629年内战结束后逐步加强了与海汉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可以说是目前与海汉合作时间最长,关系最为密切的盟友之一。安南现有的海贸港口以及贸易运作方式,都是在海汉的指导之下逐步建立起来,方方面面都留下了极深的海汉烙印。例如安南现行的航海相关计量单位中,已经开始普遍采用海里、节、吨这些由海汉所制定的计量标准,贸易结算方式也开始采用海汉的银行代金券模式,用印制精美,便于携带计算的标准纸币来取代成色制式不一的贵金属货币。 除了这些运作方式上的接轨之外,安南最大的收益还是海汉所提供的更多的贸易机会,让原本弱势的安南能与大明、葡萄牙这些强国平起平坐地做买卖。依靠粮食、木材、药材这些农林产品出口换取的收入,安南已经在内战后的短短几年间将国内乱局安定下来,数十万战争难民得以重新开始安居乐业。能得到这样的成果,海汉为安南打开的贸易通道也是功不可没。 而作为安南实际统治者的郑氏家族,在与海汉打交道的过程中所收获的实际利益就更多不胜数了。如果不是海汉人及时出兵介入安南内战,早在1628年的时候北越政权就已经扛不下去了,其后能够组织起反攻,仅用时一年就打败了南越阮氏政权,海汉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更是无可替代。现在郑氏能在安南国执掌大权,说是海汉一手扶持上去的也不为过。 郑氏统一安南之后,与海汉的合作已经不再仅限于军事和贸易方面,官方和民间各种层次的交流融合都在不断地推进当中。目前由安南官方选派到三亚留学深造的文人、匠人、军人仍保持数量逐年上升的趋势,而这些人在海汉深造一段时间后,多多少少都会受到海汉宣传洗脑手段的影响,在三观上更趋于海汉倡导的方向。等这些人回到安南国内之后,大多都会致力于推广海汉的先进制度和经验,随着接受过海汉培训的社会中上层人员越来越多,安南国内对于海汉各种新事物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甚至不乏有各种各样吹捧海汉的论调出现。 作为海汉合作的长期合作方和实际受益者,郑柞对于海汉此次想要达成的目的还是比较清楚的,并且也愿意予以配合。他在为期两个多月的南海巡航中与颜楚杰等人有充分的时间来交流看法,商讨一些具体的操作细节,一方面为安南争取到更好的加入条件,另一方面也是要在这次的多方会谈期间为海汉打好场上配合,力求拉更多的新成员入伙。 “……我们在贸易领域的操作方式,可以参考安南国的模式,由我方提供技术指导,为贵国量身打造贸易港的设计施工和运作方案,并且同时也会转让一部分先进的造船技术,让各个成员国都有能力自行建造标准化的高速货运帆船。”施耐德很适时地将话题引入与安南相关的内容,然后主动邀请郑柞加入宣讲当中:“这次代表安南出席会谈的郑小王爷,在海上贸易方面有着很深刻的见解和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我想请小王爷给在座诸位贵宾简单说一说目前安南的外贸状况。” 郑柞朝在座众人略一拱手,便开口接道:“海汉这制度好不好,郑某这几年下来,已经看得明明白白。想必各位也都知道,安南前几年是什么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