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人要多思考(1 / 3)

乾为天,坤为地,舆意疆域。

坤舆万国全图,寓载万国疆土之舆图之意。

大明虽然一向自诩上国,但是,却并非狂妄自大,觉得天地之间,只有大明一家。

相反的,郑和下西洋,带回了很多让人耳目一新的消息,所以,稍有学识的人都知道,在西洋彼岸,尚有无数无数小国,星罗棋布,数不胜数。

此图称坤舆万国,万为虚指,言下之意便是囊括诸国之舆图,也怪不得朱徽煣说,这图的口气好大。

要知道,即便是巡遍西洋的郑和,恐怕也不敢说,自己能够尽至诸国。

而且,更重要的是,就像他刚刚发问的那样,无论是朱徽煣还是朱仕壥,看到这幅图的第一反应,就是为什么大明这么小?

这图,当然是朱祁玉自己画的。

坤舆万国全图,成于万历年间,后来被大量刊印,赐予达官贵族,原本一直藏于宫中,所以,朱祁玉自然是见过的,但是可惜的是,他当时只是出于好奇,细细看过一番。

随着这副舆图进宫的,自然还有来自西洋的传教士,朱祁玉也是从他们口中才得知,原来在西洋彼岸上,有着服色迥异的各国之人,有着完全不同的文明和发展。

当然,让他尤为在意的是,那些传教士们,对于西洋火器和一些粮食的描述,在他们描述当中,有些地方的粮食产量极高,能够一年三熟甚至四熟,而他们的火器威力,也远超朱祁玉认知当中的火器。

现如今,大明虽用火器,但是限制性很大,造价高,威力低,射程近,且弹药装填不便,大多数时候,只能进行一轮射击,随后便只能继续用刀剑拼杀。

说句不客气的,要论威力和便携程度,弓箭甚至要比火器更加好用,事实上,这也是北虏骑兵之所以能够压着大明一头的原因。

如今大明的火器,最好用的竟然是容易炸膛的大炮,这些大炮虽然难以移动,而且容易伤人先伤己,但是用来守城,的确很好。

至于说其他的火器,着实是不尽人意。

之前团营改制,朱祁玉为了检验京营实力,曾经亲自观看过京营战法,实话实说,他当时是有些失望的。

神机营是使用火器最利的官军,但是即便如此,主阵冲杀,还是要依靠刀枪剑戟,火器战法固然有用,可局限太大。

当然,这是朱祁玉在听到那些传教士对西洋火器的描述之后,两相对比得出来的结论。

不过遗憾的是,他并没有见过这些传教士口中描述的火器,但是,从他们对当时西洋各国发生的战争状况描述来看,火器的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想要编造一个谎言不难,但是,如果说连战争的细节和走向都能够编造的话,难度就太大了。

所以,这种火器应是的确在西洋存在的,传教士对很多事情的描述不够清晰,细节并不清楚。

朱祁玉当时,也没有办法开口发问,因此,他只能从只言片语当中推测。

现在这个时间段,西洋诸国应该已经制造出,可以依靠火石激发,不惧风雨的自生火铳,除了改良火器之外,西洋火药的威力,也比大明如今使用的威力要强,应当是也做了改进。

这一点,才是他最看重的,大明本就有使用火器的习惯,如果说,能够拿到这些西洋火器加以融合的话,至少在北方边境上,可以轻松许多。

除此之外,对于传教士口中描述的,粮食一年多熟的良种,朱祁玉也十分感兴趣。

在他们的口中,这些地方往往文明落后,为人野蛮,甚至不懂得怎么侍弄田地,可偏偏产量却高,朱祁玉思索之后,将其归于他们使用的种粮,或许本身就更加优良。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他曾经感叹,大明对整个世界的确所知甚少,郑和下西洋,虽然靡耗甚众,但是,却也并非没有益处。

只不过,当时他虽仔细看过,并没有想着要将其全部记下来的想法,毕竟,那个时候他也没有想过,自己能有再来一次的机会。

不过,在郕王府醒来之后,朱祁玉便意识到,自己有些草率了,但是,也没有办法。

正因于此,现在摆出来的这份地图,有很多的细节,都是和朱祁玉见到的不同的。

他已经尽力去还原了,而且,还特意调阅了朝廷留存的各种舆图,地理志,乃至是郑和下西洋时的航海图,他也拿来比照了。

为了让舆图更加清楚,他甚至将原本的尺寸放大了一倍来绘制。

但是,即便如此,也只能印证一部分,整幅地图仍然有很多模湖不清的地方。

即便如此,现下来说,也差不多够用了。

当然,这话是不能直接对岷王等人说的,不然的话,很难解释,他怎么会能画这幅图。

要知道,这图上不单有地形地名,还有很多地方的风土,人情,习俗,这些认真计较起来,都不是好解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