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月是冷月 (十五)(2 / 3)

裂的声响,攻破了死亡的气息,在遥遥千里间回荡,也在遥遥千里间回响。

这是殇沫的呐喊,自然迎来了柳韵锦的回应。

在这空前死寂的海面上,两人的相互呐喊声,好似春风一般苏醒着万物,唤回着每个人的朝气…

然,殇沫却在呐喊后,又将目光沉沉地移向了还在瞭望台上的王景弘,这个仿佛神佛一样的男人,就算在传令兵与掌旗官相继登上瞭望台后,也没有展露出一丝慌乱来。

——他到底是什么人?就算是被人称为最接近神的师父郭明轩在场,面对着如此恐怖的深海‘地渊’,也难免能做到如他一般淡然自若…

——他真的只是一个宦官吗?一个从生理上并不完整的一个人,竟能比一个身怀绝世功法的皇子,还要镇定…

——他放出去的箭鸟,能起到怎样的作用呢?

眸光偏移间,殇沫的眸子定格在了箭鸟的身上,这状似海雁,却比海雁要小;这嘴儿尖尖,却又红红的;这脚后斜而展,却又短又绿;这尾处凸出一根细长如羽箭般的羽毛,就算带上这根羽毛,整只箭鸟的长度也不过一尺左右…

无数只箭鸟在上百艘海舶上盘旋,好似在确认着什么,又在盘旋数次后,飞向更远的地方,有的消失在了天际间,再也没有回来;有的就算是又重回到了视野中,反倒又朝着消失不见的其他箭鸟飞向的方向飞去…

望之,百思不得其解的殇沫,高声询问道:“王大人,您方才言出,这些是箭鸟。它们又有何用处呢?”

王景弘并没有立即回答殇沫的话,他好似与传令兵和掌旗官交代着很多事宜,却也在挥手示意传令兵退下之时,大笑了起来,“我若说它们能替我们带航,你可愿信?”

“能为我们带航…”殇沫,迟疑道,“王大人是说,我们要凭借这些箭鸟为我们带路…走出…走出‘地渊’的范围?”

“是的,这是一种生长在我们七洲洋的一种鸟类,船到海洋中后,它们见到船只便会飞过去,在船上之人的头顶盘旋,然后再飞鸣至它们栖息的岛屿之上,”王景弘侧面遥望,他凝望的方向正是箭鸟集体消失的方位,“它们不仅能带我们走出‘地渊’的范围,还能带我们顺利到达锡兰国。”

“掌旗官,传我将令,众海舶向后奋力行驶,”王景弘突然严肃了起来,“若海水阻力太大,不能后行,也要全力踩踏,不得让船夫有丝毫懈怠!就算出现了舰头不停转动的情况,也要快速调整方向,向‘地渊’的反方向行驶。”

一旁的掌旗官应喝后,他拍了拍掌旗官的肩膀,便缓缓走下了瞭望台,慢慢的再次来到殇沫身边,“怕吗?我们真有可能会死在这‘尾闾’之中。”

殇沫赫然惊道:“您说什么?海上的漩涡不是‘地渊’,是‘尾闾’?”

几乎在同时,传令兵快步奏报道:“王大人,主舰之上的郑总兵想知道前方海域上的大漩涡到底是什么?”

“回郑和大人的话,前方海域是‘尾闾’,乃是海眼泄水之处,”王景弘轻叹道,“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殇沫,慌乱道:“这是《庄子·秋水》北海若曰中的记载,我自是知晓的,师父也为我讲解过这些记载,但…我们看到的…真的是‘尾闾’吗?”

“是的,我们面前的正是‘尾闾’,”王景弘,说,“在南浡里国初闻‘地渊’一说时,我便想到了应是海水的‘尾闾’处,天下之水的泄入地。”

“遇到‘尾闾’,寻常船只定是必死无疑的,”殇沫抬头望了望,不停在变换着指令的掌旗官,“就算是我们如此巨大的海舶,想要全力逃脱‘尾闾’的范围,也是避免不了船舰头的不停旋转的。”

王景弘,微微一笑,“事实上,我们已经无法辨别方向了,无论用什么方法,在这天崩地裂的乍响,与万丈乌云的遮挡下,都是辨别不了海上的方位的。”

“那我们….”

“我们只能等…”王景弘再次遥望天际,“等我们放出的箭鸟回来,在这之前,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原地不动。”

殇沫闻言,赫然觉醒,原来每一个似神佛之人,并非是没有惧怕的,只是他面前的王景弘,实在懂得太多,脑中的知识太过于渊博,才能做到无所畏惧的。

也许,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只是能够给人带来便利,但在危难时,知识却能够拯救众生,完全做到临危不乱的去应对所有。

过来良久,在那一望无际的天边,成群的箭鸟再次重现,他们不约而同的朝向王景弘直飞而来,相继在他的头顶盘旋,最后又陆续朝飞来的方向,滑翔而去。

无数只箭鸟,来来往往,以王景弘为集聚点,往返在海际之上,将海舶与一个方位连成了一条线。

王景弘见状,接连大喜,戟指喝道:“掌旗官,朝箭鸟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