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放下,埋怨贾琏,“今天去我叔叔家里,我叔叔还问起你来了。我说你去送外祖家的两位表弟进场了,我叔叔虽然嘴上说好,但是有些不满意。”
“我明天就去给他请安赔罪。”
王熙凤又嘱咐了几句,让贾琏明天去多说几句好听话。
贾琏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根本没往心里去。反正在王子腾眼中,贾宝玉是个好孩子,又是亲外甥,跟宝玉比起来,自己就离得远了些。
果然第二天去王子腾跟前转了一圈儿,王子腾对贾琏的态度就特别严厉。先是批评贾琏把女儿轻易的许配出去了,又说他这几年连个正经事儿都没有,如今年纪也不小了,早点儿上进才是正事儿。
贾琏心想要是想让我上进办法多的是,只要肯动动嘴托个关系自己就能谋个小官儿,可偏偏每次这位王大人也只是嘴上训斥。
早些年贾琏也是想要过一过当官的瘾,这话一说出来,长辈们都骂了回来。贾琏也知道,他们怕自己太上进了往后不好管教。
这些年年纪大了,这话也就不提了,想着弄点儿钱做一个富家翁也行。所以听了王子腾的话也没往心里去。
过了几天贡院开了门,贾琏把两位表弟接了回来。
等到殿试的那一天,又把两位表弟送进宫。两个表弟进宫的时候信誓旦旦说是能考一个好名次,出来的时候魂不守舍,看见贾琏的时候,两个人的脸都扭曲的厉害。
贾琏心想,这难道是考得不好。
也不敢问,先把两个人劝上马车,回到小院子里面让人端上饭菜,看着两个人吃了就催着他们俩去睡一觉。
贾琏的两个表弟真的睡不着,等到贾琏走了之后兄弟两个跑到一个房间里面。
做哥哥的问,“表哥知道不知道他那位挚友是什么人?”
做弟弟的那个回答的斩钉截铁,“肯定不知道。再说了,那一位也不想让他知道,要不然咱们两个出宫的时候,为什么会有侍卫拦着咱们俩,交代不让把那位崔爷的事儿说出去。”
做哥哥的就有些忧心忡忡,“表哥还傻乎乎的,这可怎么办呢?”
做弟弟的比较看得开,“你放心好了,他们两家现在是亲戚了,虽然表哥天天无事忙,但是好歹有一个做王爷的女婿,往后也算是吃喝不愁。”
两兄弟齐齐的叹了一口气。
都觉得生活真不容易,京城这地方果然是权贵遍地走。
“要是真的能当官,咱们就外放吧,不要做京官。”
“是呀,就算长了一双火眼金睛,有的时候也看不见真龙啊。”
贾琏的两个表兄弟每次见到他的时候,脸色总是不自然的扭曲了起来。
贾琏觉得他俩可能对这次的考试不太满意,劝他们两个出去与人喝些酒,能排遣一下郁闷还能结交其他人。
谁知道这两个人一直摇头,就怕自己出去一不小心说漏嘴了,到时候出事了不知道该怎么办。
没过多久皇榜贴出来了,这两个人榜上有名一同成了进士。
还没来得及往家里面报喜,就收到更部的传信,他们兄弟两个被授予了县令之职,要求两个人立即上任。
兄弟两个回来跟贾琏说了之后,贾琏趁着晚上带着他们约见了林皓。
林皓把他们要去的地方详细的跟这两个人说了,总共就一句话,是太平地方没有什么盗匪,不算是什么富裕的地方,也不是什么贫瘠的小县。
只要平时表现的四平八稳,到最后能落一个不错的考评。
这边兄弟两个觉得可能是托了贾琏的福。贾琏觉得这事是林皓在一边出了手帮忙。
所以私下里又请林皓吃了一回饭。
贾琏的两个表兄弟想在走之前拜见一下贾赦,只是眼看着朝廷催促的日子越来越近,贾赦的头疼也没痊愈。
而且为了装得逼真一些,贾赦这人最近一段时间就没出过门。
贾琏不好意思拆穿父亲,只有跟着一块儿说谎,眼看着天气稍微热了,路上赶路并不受罪,兄弟两个一块儿出了京城。
在城外告别的时候,他们又了托贾琏一件事儿。
“我们请表兄往家里面送一封信,若是有余力就把我们各自的家小送到我们的任地去。这次一出家乡,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呢。”
出去做官就如眼前这样,青年就离开家乡,一辈子太太平平的到了满头白发才能回到家乡去。如果愿意中途挂官归隐,可以直接回家,只不过这么做的人非常少。
再有就是中间生病或者因罪致死,到时候连家乡都看不到……
兄弟两个越想越伤心,忍不住在一座亭子边儿吟出了一首送别诗。
他们在京城也没有认识什么人物,因为一直读书也没什么和别人有着密切的来往。
这个时候送他们两个的只有这一位表兄,可能往后他们兄弟也要仰仗着这位表兄。
分别的时候表现的情真意切,这首诗也写得刻骨铭心,贾琏这种读书不多的人听了之后忍不住用袖子抹了抹眼泪。
只有加倍保证自己派人妥妥当当的把两位表弟的家信送回家去,再把他们的妻儿送到任地去。
这事交给其他人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