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第 44 章(3 / 4)

柳山军营里好不容易成长起来的桩子。

也就是说,这些桩子这一次全都被柳薇父女给拔·出来了。

而在名单最后,还有饶顺的名字。

皇帝再看那封信,上面的确是饶顺的字,还有饶顺的印章。

完了,皇帝想,他保不住饶顺了。

柳薇眼眸始终没往龙椅上看,但柳薇知道,就算她不看,皇帝的神情这会儿也一定很难看。

她抓这些人时给定的罪名都是通敌叛国,只不过除了李将军,其他人都是柳薇出发前一天才一举抓获的,为的就是不要惊动皇帝和饶顺,好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皇帝指使人谋害柳山,他一声令下,就有饶顺是替他安排人,并执行他的命令。柳薇连皇帝都不打算放过,又怎么可能放过饶顺。

皇帝不是喜欢把饶顺当自个儿的手臂使么,那柳薇这次就让皇帝自断一臂。

*

在皇帝看折子期间,大殿里一片安静。

柳薇神色肃穆,实在内心老神在在,任身旁这些官员的眼神在她和饶顺之间来回切换。

龙椅上,皇帝啪地一声将折子合上,闭着眼睛连连几个呼吸,一副不多顺几口气就得被气死的模样。

百官观测皇帝表情,意识到情况不对。当着皇帝和百官的面,柳薇绝不敢无的放矢,难道她呈上的证据是真的?

有臣子问道:“皇上,柳副将所说可是真的?”

“皇上,臣绝无不臣之心!”饶顺大喊冤枉。

“皇上!”柳薇也出声,“折子所疏只是一部分证据,更多的证据,是否要呈上大理寺?”

皇帝只觉得大殿上的声音吵闹极了。

若柳薇是在私下将这些证据给他,他或还可以瞒天过海,但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这件事是如何都瞒不过去的。

他在心里一叹,深深地看了一眼下方垂首站着的女子,将手中奏折交给旁边的侍官,让不停好奇问起的百官看一看。

折子传来传去,大殿里的气氛越来越严肃。

折子最后传到了饶顺手上。

饶顺不停接受周围各色眼神的打量和冷眼,心里早已惶惶不定,尤其是当他注意到皇帝复杂难辨但看过来总带着一些怜惜的眼神时。

饶顺打开折子,先去看自己的信。

自己写的信自己当然清楚,饶顺才看了两个字他就没忍住眼前一晕。

抖着手将整张折子看完,饶顺还是不得不继续喊一句:“皇上,微臣冤枉啊!”

这一句饶顺绝对喊得真情实感。

他的确在私下里奉了皇命想搞死柳山,但那之前不是没搞死,就暂时停手了吗?结果这忽然扣过来一口大锅,把不是他干的事儿栽他身上,偏偏被柳薇揪出来的人,还有呈上去的证据,又还都是真的。

而且说到底,他这也是为皇上分忧啊,什么通敌叛国,全都是污蔑!

可这事,他又不能往外说,说了让皇上还怎么做人?

这他妈究竟是谁在做局害他啊!

之后的事,不用柳薇再多说什么,朝堂上的文武大臣们,便纷纷要求皇帝彻查此事。

因为这件事实在太恶劣了!

他们当时虽然忧心柳山真的遭遇不测,但落在柳山的注意力上并不多。他们都明白,柳山一旦出事,边关或将不稳,于是以最快的速度决定下人选,由皇上下旨派过去稳定军心。

现在想想,虽然命令是皇上下的,但最开始的确是饶顺开口推荐李将军的。

可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通敌叛国,对他又有什么好处呢?

在场人想到此,都把目光投向了柳薇。

莫非饶顺是为了报复当初柳薇暴打他儿子饶信,并成功和离,让饶府丢了大脸的原因?

如果真是这样,那真是看不出啊,这个饶顺一副老实忠厚相,心思居然这么恶毒,为了一点私人恩怨,就直接枉顾将士与百姓的安危。

最后,皇帝没办法,只能当场命人将饶顺拿下大狱,并点了几个官员负责调查此事。

饶顺他用得很顺手,皇帝是绝对不想杀的,且就算要杀,也得他自己想杀,这种被柳家父女逼着杀的感觉实在太憋屈太糟糕了。

饶顺在被带下去时,满脸颓丧,目光哀哀,久久地注视着皇帝。

皇帝明白他的意思,从他下令起,饶顺便明白他的命运已经被定下了。死是一定,但他死可以,他的家人不能出事。那目光里的未尽之意,全是向皇帝托付家人希望他善待的哀求。

皇帝心累地眨眨眼,微不可见地点头,答应会保下饶顺家人。

饶顺被带下去了,皇帝又对柳薇说,李将军虽是受饶顺推选,但他相信李将军不会做出这种事,更相信李将军对朝廷一定是一片忠心。不过他到底和饶顺扯上了一点关系,便也暂时将他押去大理寺,卸职接受调查。

皇帝心里还想着日后再找机会让李将军去接管边军。

他深深地叹着,才拿回来的兵权还没捂热乎,这就又落入了柳山手里。这一拿出去,下一次拿回来又不知道该是什么时候了。

他不知道,他再没机会了。

*

柳薇回京,要在京城里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