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你们这么说,这个项目就一点盈利的可能性都没有了?”在一片沉默中李贤因终于开口,只是让在场众人感到惊奇的是,他们的社长似乎并不和大家一样看衰《霜花店》,不然就不会如此反问了。
“那如果我一定要投资《霜花店》呢?是不是成功的几率就无限接近于零?”
此问一出,场内瞬间杂音阵阵,众人面面相觑,不明白他这是什么意思,难不成……社长还真想投资这么个失败概率大到无法忽视的项目?
不会吧……
李绣满忍不住低头扶额,谁看都是一副伤脑筋的模样,他知道自己和儿子之间有代沟,而且这种代沟是全方位的,从性格、为人处事、营业理念,乃至对员工下属的根本态度都有非常大的区别,根本就不像是一家子。
但就算重新回公司工作前就有了必须接受彼此理念不同的心理准备,却也没想过儿子的心思会这么难猜,这么个他无法认同的项目似乎都有要投资的打算,活像是免费给人剧组送钱的撒币机器。
坐在末尾的市场调研员也愣了一下,斟酌了一会儿言语之后说道:“《霜花店》的成功概率不大,但也没到无限接近于零的程度,我们前面也说了,近几年没有票房好的大尺度电影,但影视题材都是有循环性的,冷淡了一段时间的题材经过一定周期之后,重新出现爆火作品的概率就会被拉高,《霜花店》要是赶上趟了,实际票房就会比我们预估的高很多。”
所谓的影视圈内题材循环性其实很好理解,除了一些起步比较晚的地区,大部分国家在挖掘影视题材与类型上都已经趋近于成熟,几十年来什么乱七八糟的主题都拍过,各种各样奇葩的卖点也在疯狂想赚钱的制片厂商操纵下与观众见面。
就目前来说,影视大类中已经很难发掘出新意,大部分电影都能在前辈规定的框架中找到一席之地,而通过常年发展,每个类型的电影在市场上都有自己的受众,哪怕是再小众的限制级作品,每年也依旧有数量不少的相关爱好者花钱走进影院支持,就为了制片方能看到商机,制作更多相关题材的作品。
正因为部分死忠爱好者的支持,一些题材在平淡了几年后会突然爆出一部知名度非常高的相关作品,这就是所谓的题材循环效应,追根究底还是小众类型热度积攒得慢,才需要大家累计关注度,只有在最正确的那个时间点上映的佳作才有可能取得爆发性的成就。
当然,大尺度电影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严格来说不能算是某个大类型下的产物,但可以肯定的是,大尺度加上古代朝鲜背景,加上狗血三角恋,再加上其中似是而非的同性恋成分,《霜花店》是绝对逃不过小众定义的,而它具体有多浓厚的商业性质,全看导演怎么拍它。
现在正是大尺度电影和同性题材电影同时遇冷好几年的境况,说不准《霜花店》的上映时机真就有这么合适,恰巧赶上题材循环点,吸纳了积攒多年的热度呢?
那说不好这个项目还真有可能一飞冲天,毕竟目前定下来的三名主演都不是无名小卒,天然带有不小的媒体关注度,只要导演别把剧本内容拍得一团稀烂,再加上画面调度过关,大爆的基础还是有的。
调研员此时强调这一点,纯粹是觉得社长既然问了,自己就不能只说缺点,事物都有两面性,何况这么波折的一个投资项目,其中总有为人称道的地方,不然没闹出撤资事件之前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愿意出钱参与这个项目。
投资人又不是傻的,舍得把真金白银扔进一个完全没希望的项目打水漂。
可曾经在影视方面栽过跟头的李绣满却对于这种理论上才存在的爆火概率不屑一顾,直接打断了调研员列举《霜花店》其他优势的举动。
“我们怎么能确定《霜花店》就诞生在天时地利人和的绝好时间点上?这种东西谁说得清?还不都是看运气,一个需要运气才有可能产生盈利的项目,真的有投资必要?”
这一连串的反问重新让大家沉默下来,本来还想调戏一下大家,然后在最后关头又出乎意料选择投资的李贤因这会儿只能无奈地摇摇头,放弃了当场宣布投资的打算。
不管其他人怎么说,李贤因这个在支出清单上签字的人还是倾向于投资《霜花店》的,尽管他的大部分资金都投在了美国,这会儿已经开始倒腾原油和美钞,准备玩几个月左手倒右手的游戏,但投资个电影的钱他还是可以拿出来的,而且这是本部的项目,钱大部分肯定走公司账户,他是没有资金压力的。
如果是其他电影就算了,他对韩国电影的制作流程、上映规则、市场状态与经典作品都不是很熟,只能喊出少数几部韩国电影的名字,而且由于他所知道的经典电影都有些年头了,如果不是特意去查,很少有人会突然提起他们的票房数据,李贤因根本不清楚这些口碑力作在上映之初到底是赚了还是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