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第 122 章(1 / 4)

胤禛既然对年羹尧的事情上了心,自然会对此略做探究。

恰好当时都察院去了趟花街柳巷“抓人”的时候,他没事就跟着走了一趟,当时去那些勾栏院的官员们,他也算认识。

第二天,胤禛找了都察院官吏,装作无意地问了几句。特别问了一声那个叫做年羹尧的。

都察院人笑着打趣:“四贝勒怎的认识那个猖狂子弟的?不过是个从七品的庶吉士而已,整天夸夸其谈,搞得自己比一品大员都还嚣张。倘若他循规蹈矩就也罢了,争一点口舌之利而已,没人和他计较。可他偏去那种地方,找那种女人寻欢作乐……里外都不算好东西,这种人也真是令人生厌。”

年羹尧即便文章不错,也只是个翰林院的小小从七品而已,刚刚做官。

如今都察院的五品官员自然嘲他不用丝毫的顾忌。

这都察院人又问四阿哥:“四爷今儿怎么想起来问一问这个人了?这种小官员,犯了错儿罚些银子,再教训一下便是,不劳您费心。”

他们以为四阿哥过问此事,是因为昨儿四阿哥跟着去了一起抓人,面子上过不去方才稍微过问一下。

胤禛便随意说了个托词:“我妹妹的公公连同夫家的几位伯哥都是从翰林院出来的,昨儿见有翰林院的官员,我就多留意了下。”

他此时说的就是张英和张廷瓒张廷玉他们几个了。

都察院人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原来如此。”难怪四阿哥对此上心,原来还有七驸马那边这一茬。

大家说开了,就也没什么多遮掩的。

都察院人就把年羹尧当时被“抓”的时候,怎么和那窑姐儿勾肩搭背不堪入目的情形,尽数讲给了四阿哥听。

胤禛初时越听眉头皱得越紧,到后来反而眉心慢慢舒展开了。

就年羹尧这种货色,想必四福晋也看不上。

或许她只是觉得那人才华甚好,对才子颇为另眼相看?!

胤禛抓心挠肺地考虑着这件事,却也不好面子上表现出来,只淡淡叮嘱了这些人几句就作罢。

他觉得这年羹尧品性如此恶劣,藏在都察院的监牢里实在是委屈了此人才华。

恰逢今日要和康熙帝谈及江南治水的相关事宜。

胤禛便凑着去乾清宫议事之余的空档,唤了一句“皇阿玛”,洋洋洒洒说了一通长篇大论,引经据典足足说了一炷香时间,为的就是讲一个很重要的中心思想。

——翰林院是古今清贵大学士们年轻时成长的沃土,应当是个清静之地才对,绝对不容许有品性恶劣的人混迹其中,污染了这一片净土。

康熙帝自然不可能知道都察院查花街柳巷这种小事。

不过他从儿子那慷慨激昂的言说中咂摸出来了一点点的味道,迟疑着问:“现在翰林院里有害群之马?”

“正是如此。”胤禛躬身而立:“昨日儿臣跟着都察院众人去查处劣迹官员,恰逢一名刚刚上任庶吉士的学子出现在那种地方,方才有此感悟。”

康熙帝知道,胤禛平时没盯着翰林院那边。不过想到有张英父子几人这么个间接关系在,他就能理解胤禛为什么会这么激动了。

“你说说看,那边被查出来的翰林院庶吉士,是个什么人。”康熙帝道。

胤禛就把年羹尧的名字报给了皇上。

康熙帝对这个年轻人很有印象。

前段时间任命庶吉士的时候,这个年轻人表现不俗,言谈间可见其雄心壮志。且文章写得漂亮,很得康熙帝欢心。

如今看他因为德行缺失都被都察院给抓了——

康熙帝喊了梁九功来:“你让人去都察院一趟,把那个叫……”他望向四阿哥。

胤禛揖了一礼:“年羹尧。”

康熙帝颔首:“让他们把那年羹尧给朕叫来,朕亲自问问他,为甚做事如此放浪猖狂。”

梁九功领命而去。

胤禛恰好这会儿没太多事情,就去永和宫探望德妃,又去了趟宁寿宫探望太后。等他绕完一圈儿回来,恰好乾清宫这边的训话有了个结果。

梁九功看看屋子里,压低声音:“快出来了。刚才里头那人给皇上磕头认罪呢。”

胤禛听着里头好似有好几道声音,不由问:“就皇阿玛和那年羹尧两人在?”

“不止呢。皇上叫了好几个翰林院的大人过来,还有张大学士,都来了。”梁九功道:“不然那年羹尧怎的如此痛哭流涕。”

只在皇上跟前挨训,不如当着天天见面的几个顶头上司的面挨训。后者更丢人。

胤禛深以为然,指了一下院子外头的方向。

梁九功会意:“那年羹尧出来后,奴才会让他去找四爷的。”

胤禛满意地颔首出了院子,往指着的等候位置兴趣。

约莫又过了一盏茶的时间,那年羹尧方才姗姗来迟。

这一次年羹尧远不如之前升为庶吉士向皇上谢恩的时候意气风发。现在的他,灰头土脸不说,身上的衣服皱皱巴巴的还沾了泥土,全然没有了风流才子的模样。

胤禛看着他这落魄样子,想到他是跟着窑姐儿厮混方才落到了这个田地的,丝毫都同情不起来他,冷淡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