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2. 第 392 章 于援朝道:“其实……(2 / 3)

她这段时间还在做论文的最后修改,预备去投核心刊物,也想弄清楚这些状况。

便找在会所里的老人们询问。

他们告诉程澜,其实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就是为了解决六十年代就业难的问题。

程澜恍然,原来那个时候就业就很困难了。

就业困难真是关系民生的最大问题啊。

但这种解决方式治标没治本,最终导致了两千万回城知青依然就业难。

所以现在搞对内改革,把许多由国家掌控的资源释放出来,支持私营企业、个体户、乡镇企业的发展。

就是为了多多提供就业岗位,彻底解决从六十年代堆积到如今的就业难的问题。

别说,她这里的老人家还真是有不少各行各业离休、退休的精英。

这些人要么把儿子培养得很好,所以可以来享受私人会所的服务;要么自身是老革命,在程澜这里享受五折优惠。

而于奶奶则是公安部离休的。

所以方奶奶还没回来,程澜就向她请教为什么五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的前半截,大家印象中很混乱的年月,刑事案件反倒没有如今多。

方奶奶一辈子都是管档案的,她清楚记得历年的重大刑事案件的数量。

她道:“还真让你说着了。那个年月的治安都比现在要好些,没有什么大案、要案。”

程澜很疑惑,“可这是为什么呢?”

方奶奶道:“你知道古代出门冲州过府得有路引吧?”

程澜点头,“知道,不然就按盲流算,会进不了城门。哦,对了,支书叔公同我讲过,六十、七十年代出县城,必须工作单位或者乡上开介绍信。现在嘛,基本除了买飞机票和火车卧铺票,都不用了。我们去重走长征路,从来没有人来查我们的介绍信。”

“对,介绍信和古代的路引这是一样的原理。那个年月整人的事多,但人员不流动啊。也就大串联的学生到处跑了两年,但他们搞出来的事也有限。本乡本土,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再是斗争你、整你。等闲提升不到杀人越货这样的重大刑事案件上来。说实在的,那时候大家都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都穷。抢谁啊?但现在不同,像你这样的一批人暴富起来了,贫富差距出来了。然后还不限制人员流动,又有小两千万人没工作。这可不得出事么?反正严打到如今,有一个重大发现就是犯罪分子的流动性还挺大。”

“于奶奶,那么你们公安部是不是有对策了?”

于奶奶笑了一下,“等着吧,马上要开始给所有人办身份证了。有了身份证,出远门、住店之类的必须登记,谁是外来户公安就一清二楚了。这虽然没有限制人员流动,但可以有针对的关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刑事案件。”

程澜挑眉,“身份证,相当于户口簿那样的证明文件么?只不过是落实到个人的。”

于奶奶点头,“对,户口簿是一户人就一个,身份证是每个人一张。”

她比划了一下,“就这么一张小卡片,跟你的金卡、银卡差不多大小,出门携带很方便。上头会有一张本人一寸大小的照片和基本信息。以后出门不带都不行。”

程澜点头,“我看历史书上隋朝就有大索貌阅,户籍上头就画上了人像。如今有照相机了,更方便。”

“对!”

时间进入二月中旬,上海那边的店还在筹备当中,但一切事务还算顺利。

各层次的招聘、广告营销、找对口的食材供应、定制私人菜馆、酒吧、厨房等的各种设备......

北京的会所之前就给储备了人手,所以调走了那么多人还是在正常运转中。

不过,二月的花销是真的大。上海那边只出不进啊。录像厅的钱又拿不到了。

压力一下子全给到了北京的会所。

之前几个月留的七月要还私人的钱,都被程澜拿去买老洋楼了。

还有五个月,到期连本带利得还十万。

然后每个月银行的45万贷款两千多的利息也都是北京会所在付。

两边的人力、食材成本等。

尤其是打广告花的钱可不是小数目......

程澜看财务报表的时候都有些头大,钱是哗啦啦的往外出啊。

在上海的会所盈利前,这种情况都不能缓解。

她翻出上海那边的房本。

上海的会所没有盈利之前,她想拿这个房本去人生地不熟的上海的银行贷款基本是审批不下来的。

就是递上去了也会被拖着。

如今国家手头还捏着不少无主的房子。房子本身其实也还没有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大肆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