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第24章(2 / 3)

墨都跟她说了,闫阿姨和姐姐对他都挺不错的。

领班叩叩门,然后带着人进来上菜:开水白菜、回锅肉、鱼香肉丝、宫保鸡丁、麻婆豆腐、东坡肘子、水煮牛肉、酸菜鱼、青椒土豆丝、番茄炒鸡蛋......

林景南今天算是下血本了。他和林琅去点的菜,点的时候林琅都直呼他今天特别舍得,丰盛得跟过年一样了。

林景南道:“我这辈子挺遗憾一事就是没带我爹,就是你程爷爷好好的去县城吃一顿。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不想再发生了。”

秦柳和程昕吃菜的时候确实都忍不住在做对比。

人家这做宴席的,可比他们卖盒饭的利润大多了。这大师傅的手艺确实是出众的。

这一顿大家都吃得十分的满足。最后结账一共花了林景南42块。

林墨道:“我觉得这比吃西餐划算啊。”

林师长道:“人离乡贱、物离乡贵!是这样的。”

林景南看看手表,“爸,那我就走了。”

众人挥手和他告别,目送他进军区去搭便车。

虽然驻地只离了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而且两边还时常有军车往来。

但是,当了兵就是部队的人了,不能说想回家看看就回家看看的。

林师长周末左右无事,干脆跟着去秦柳租的房子看了看。

秦柳和程昕在这里做开业前的准备呢。

明天上午就在这里做好饭菜,然后送过去。

饭菜打好了容易洒,而且容易凉。她们准备骑着三轮车过去,把饭菜用铝箔桶装着、盖好带过去。

然后按照记录的要求,一个门店、一个门店的上去拿了吃饭的家伙什装好再送去。

她们的优势就是送货上门,免得店主还得抽时间出来吃饭。

今天又揽了一部分生意,所以明天中午一共是有80份了。

秦柳给林师长介绍,“成本主要就是两辆三轮车和这些做饭的家伙什,还有米油菜肉。我和程昕一人是出了400块的本钱。等我们规模做大了,可以再砍砍食材、蜂窝煤的价。”

这边后院搭了四个灶台,都是用红砖临时搭的。将来不用了可以拆除。

她们还搭了一排案板,顶棚。

屋里的灶则用来做饭,做要沥米的甑子饭。

林师长道:“80份,那就是赚8块的辛苦钱了。平时估计人家也是买一周四块的多。那一份利润也不到两毛钱。这个确实得把规模做大才有得赚啊。”

他是在炊事班干过的,知道准备80份内容不同的饭菜会有多辛苦。

怕是得从一大早忙到下午两点了。

程昕道:“我们能给店主带来方便,而且价格也相对实惠。只要口味过得去,跟我们订餐的店主应该会越来越多的。到时候没准我们还能雇人呢。一开始辛苦一点不怕的。”

林师长看看程昕和秦柳,“嗯,这个时代,只要舍得干活,都不会受穷的。记得依法纳税啊!”

“嗯,知道了。”

第二天中午程澜直接没回家吃午饭,她要去看看昕姐她们第一天需不需要帮忙。

这会儿是吃饭的高峰期,让客人等久了要影响生意的。

她可以等忙过了再和昕姐她们一起吃。

林墨也想跟着她跑,“澜姐,等等我!”

程杳都能去帮忙,他也可以力所能及做点事。

程澜道:“你,回去吃午饭!秦柳阿姨说了不让你去的。”

秦柳说了她这回做生意,一点光都不沾林景东的。

林墨瘪瘪嘴,看程澜真的不打算等他,只好和孟家成一起往家走。

林琅过来接上他们,“澜澜跑去帮忙了?”

林墨点头,“嗯。”

程澜借了林景东的自行车,他平时上下班用不到。

她踩着自行车,12:07分就赶到了。

把车停在旁边锁好,她便站了过去。

程杳确实在帮忙,她负责第一道程序打饭。

用一个小碗从甑子里舀饭,然后倒扣进客人的饭盒里。

扣好整齐摆到一边,秦柳会按照登记的菜打进去。然后写上几楼几号铺子,按顺序摆放。

如今火车上用的是铝饭盒,一份是连饭菜带饭盒都算了钱的。她们不可能这么搞,就是去收客人的饭盒,汤盅。

程澜过去把书包解下来往三轮车里一放,便接手了打汤的活儿。

这是两样例汤:白萝卜排骨汤和番茄鸡蛋汤。

打进汤盅里,然后盖好。这个活儿和打饭一样轻松。

至于程昕,她推着小推车去送打好的、一楼的20个盒饭去了。

这小推车也是置办的,每天都要用呢。

这会儿用来送饭菜,下午去买菜。不然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