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第 64 章(1 / 2)

大臣们当然都是反对,朝堂上有一个林商官就够了, 其他的汉家商者还是不要和皇上直接接触的好。

对于汉家人和皇上的亲近不管是士农工商哪个阶层的人都不喜欢的满家大臣当然也都默不作声。一心要杜绝皇上提出的“二代以外的商者可以科举”的汉家文武大臣们觉得自己坚决不能让步, 让步到了“二代”下一步他们就要求“一代”。

小顺治听着下面大臣们的反对声,从善如流地应下, “嘉奖商者之事……有豫亲王和吕宫大人具体商议。”

“臣等遵令。”

声音清朗洪亮。

不管是谁都对皇上指派的人选非常满意。

豫亲王加一个汉家大臣,公平得很。林商官想着豫亲王虽热混不吝但是他一种支持旗人经商, 旗人中汉人也有很多,他也都熟悉, 吕宫大人虽然想要打压商者, 但是吕宫大人为人正派不虚。

而其他人的想法是豫亲王虽然支持商者但是他本性荒唐除了皇上谁都不认, 而吕宫大人为人清廉不会被商者贿赂又一向主张商者不应该干涉国家政事……。

小顺治把他们的表情都看在眼里,努力板正自己的表情, “刚刚肃亲王提到的,某些官员做事拖拉或者直接不作为的问题,各位有什么好的建议?”

林商官一听, 立马站出来表态, “世人都说商者无缝不钻无孔不入的奸猾, 小臣也不否认很多商者为了各家的生意到处拉关系。商场如战场。实在是商场上面的竞争争分夺秒,拖延不得。”

“比如手里有一批货在港口, 一直因为各种原因, 办事的官员们放假或者休息……货物被拖延着不能出港, 然后这边店铺急着要货……心里头必然着急……。”

着急就要想办法找人赶紧把事儿办了,找人办事自然是要打点感谢一番,这也是官场上的一个共识, 农、工、商所过之处留下买路钱,否则这些当官的人每个月光拿着那点儿俸禄还读什么书考什么科举做什么官?都去走商好了。

小顺治对于这些小道道自然是心里明镜,“朕的想法,官员的办事效率需要提高,不光是因为商者之事,既然做官,本当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事务解决各种问题,任何大清人发生的事儿都是你们的事儿。”

“遇到假期,除了春节大假以外,各大港口、各相关衙门留下一批人处理紧急事务,至于他们这段时间的辛苦费……按照当月月银的三倍来出。”

当月月银的三倍?众人对于这个决议都没有意见,高喊着“遵皇上令”。

心里头琢磨着待会儿给几位大商家递个信儿近期多做些好事把这些费用补上的林商官--更是欢喜。对于富得流油的商者们而言,钱都不是事儿,能够不需要他们求爷爷告奶奶地把事儿办了,顺顺当当、光明正大,出一点儿辛苦费很是应该,很是乐意。

更何况很多时候那些平民商者们,捧着辛苦赚来的钱财都找不到门路不知道该送给谁去办事儿。

小顺治因为他们的反应心里满意得很,不过他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这个,“既然提到港口的职责分配,朕想到了一件事儿。大清海关乃是大清国的门户,是出入大清国的第一站,也是最重要的一站,涉及国家安全、边境保护、打击走私贸易等等。”

“大清几个海关目前存在的问题,朕相信诸位也都清楚。即日起,所有大清港口从地方上独立出来,行政,税务、监督,酬薪……全部有朝廷统一管理……六部之外设海关总署统领全国海关,南北海域设分管海关……。”

…………

“遵皇上令。”

地方官员为了地方政绩或者个人私心袒护包庇走私贸易已经成了人尽皆知的惯例,甚至还有地方官总盯着海关税收想要插一手。然而海关关系重大,海关税务在国库中占得比重越来越大,独立出来直属于朝廷管辖虽然让他们不舍得,但这是一个让他们无法反驳的必然……。

大臣们努力在心里安慰自己接受现实,小顺治瞅着他们那万分不情愿却又万分同意的样子乐呵,办好了一直放在心里的一件大事儿的他心情非常好,“海关的事儿今天暂时商议到这里,我们继续说说官员作风和政绩考核之事。”

被连番打击的众位官员……皇上你说的事儿我们都同意了,我们的官风没有问题,我们一定监督着各地方官以后更加勤快地做事……。

感受到他们内心“委屈”的小顺治还是从容不迫的笑,语气也是不急不缓,“自从我们广开言路以来,朕收到很多很多的地方上奏,于地方治理方面很是有效。这是我们大清国之幸,也是朕和诸位的幸事……”

“可是最近广东高要知县杨雍建给朕上了好几份折子,朕很惊讶。”

当初捏着鼻子不得不答应皇上“广开言路”的众人……我们也很惊讶。

虽然皇上广开言路给予地方官员直接上奏的权利,可是一个刚刚考中进士出身的小知县能有什么大事儿要一连给皇上上好几份折子?

听到他们心声的小顺治“很乐意”满足他们的愿望,“既然大家都很惊讶,吕卿念给大家听听。”

众人……。

“臣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