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进士锅(1 / 3)

餐食外送在汴京城并不新鲜, 不过,大多由酒楼内的店小二跑腿,而非专门的“外卖小哥”。

司南组的“外卖社”更像一个公益组织, 最大的特点是关照“弱势群体”。

不仅给那些无家可归的孤儿、老无所依的弱者、地位低下的妇人一个安心的住所,还让这些人用劳动换取工钱,给他们尊严。

他没打算以一己之力铲除封建痼疾, 只想就眼前的事多做一些,多帮几个人,把这样的观念慢慢地介绍给更多的人, 一点点传承下去。

唐玄果真写了个折子, 呈到御前。

官家本就感念司南此次的善举, 当即降旨赐赏, 不仅有真金白银,还有一个极大的荣誉——官家御笔亲题, 封外卖社为“汴京义社之首”。

既然官家这么给面子, 司南也就不客气了。

他找人刻了一块碑, 立在外卖社办公的大杂院门前,右侧用大号字体刻着官家赐的这个称号,左边刻上首批加盟的店铺名称, 再往左留下半片空白, 写满为止。

汴京城沸腾了,比官家赐字时还热闹, 一家家店铺找上五味社, 哭着喊着要加入。

司南来者不拒,笑眯眯地发给他们外卖小牌牌, 然后在他们殷切的目光下, 把店铺名字刻在石碑上。

不止是食铺, 还有首饰铺、成衣铺、酒坊、粮油铺等。对于这些商人来说,名声可比那一星半点的外卖费重要得多。

别说,司南还真没忽悠他们,这些人很快就体会到了其中的好处。

先说广告,上百位外卖员骑着自行车,插着小旗子走街串巷地吆喝,想不出名都难。

再有,外志社中的妇人和少年骑手反而占有极大的到底是觉得不方便。如今有了“女骑手”就方便多了,直接送到后宅。

贵人们就像跟风似的,时不时就要点个“下午茶039,或者哪个店铺出了新鲜的布匹首饰,都要叫过去瞧一瞧,就算看不上眼,不过搭上少许跑腿费罢了。

——这也是后来司南新添的规则,若交易达成,外卖费由店家出,若退货,跑腿费由买家出。

数日下来,那些茶点铺、成衣铺、首饰铺、香粉铺的红利竟翻了一番。对于店家来说,无疑是意外之喜。

石碑很快就刻满了。

正值三月,进士科考试。

每天都有成百上千名外地举子涌入汴京,问起汴京城的新鲜事,势必说到这块“功德碑”。

举子们呼朋引伴前来观赏,写了许多诗文赞颂。

司南看到巨大的商机,趁机在火锅店推出新品——进士锅。

这是火锅店首次推出四格锅底,集合酸甜苦辣四味,每一味都有个寓意好的名字:蟾宫折桂、独占鳌头、金榜题名、名列前茅。

外卖社强大的广告效应在这时候就体现出来了,骑手们不送餐的时候,就三五成群地到学子们聚集的邸店门前做宣传。

传单和展板特意迎合了读书人的口味,文气又雅致,还印着图片式的菜单,让人瞧上一见就垂涎。

宣传语简单直白:“进士锅、进士锅,吃完进士得一得。”

哪怕是为了吉利,举子们都要进店尝一尝。

只割韭菜不放血从来不是司南的作派。

他在店门前放了个展板,板上钉着一张张空白的宣纸,旁边放着笔墨,只要进店的学子都可题诗一首,邀众人品评,每日的头名免单。

此举原是为了回馈进店消费的学子,结果不仅没赔钱,还招来更多顾客。

司南低估了这个时代学子们对名声的追求,也低估了自家火锅店的影响力,但凡有些门路的学子们早就打听出来,他们崇拜的那些高官文豪,甚至官家都爱来店里吃火锅!

自己所作的诗文倘若能被这些人看到,就是一块极好的敲门砖。

一时间,司氏火锅店日日爆满,进进出出的都是文质彬彬的青衫学子,四味锅供不应求。

店里人手不够,司南都去了后厨忙活,从早到晚一刻都不得闲。

总店地方本就不大,一下子来了这些人,雅间坐不下,干脆在后院临时搭了几个草棚,摆上石桌石凳。

举子们不仅不嫌弃,还觉得颇为雅致,时常吃着吃着作出诗来。

唐玄下了衙,就在后院等着司南。

司南再忙都会亲手给他做晚饭,或者两张葱油饼,或者两碗白米饭,配上一盅荤素搭配的小火锅,饱腹又暖胃。

唐玄吃完,就在杏树下坐着,不紧不慢地给弓打蜡。

司南逮着工夫就会出来看看他,要么送两块甜糕,要么换一盏热茶,俩人拉拉小手说说话,甜得像热恋的小情侣。

偶有举子看不惯,露出鄙夷之色,说他们有辱私文。

不用司南开口,旁边的客人就怼回去了:“你们是外地来的,不了解状况,司小东家和燕郡王一路走来可不容易,俩人要是不成亲,咱们汴京城的百姓都不答应!”

举子闻言大惊,“那位是燕郡王?”

传说中一箭封喉、可止小儿夜啼的燕郡王?

京城举子笑而不语。

没跟小东家在一起的那会儿,谁见了燕郡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