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共食(2 / 3)

光落在自己身上,魏无晏迎上男子深邃的眸子,只好报以讨好一笑。

不过观摄政王冷冰冰的态度,极有可能是准备秋后算账了。

惶惶不安的魏无晏只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在祈年殿祭拜的时候低垂着脑袋,同时夹紧了小尾巴紧紧跟在摄政王身后,力求用自己的碌碌无能,衬托出摄政王的劳苦功高。

祭天的过程向来是繁冗又费体力,尽管陶临渊命礼部简化了流程,祭祀完毕后,已是日落西山。

百官随着落日余晖退出东华门,因宫规所限,酉时后,皇城内不准有外臣身在宫中。

只是这条宫规明显不适用于摄政王。

垂拱殿内,灯火通明。

魏无晏装模作样翻阅起桌案上的《古文渊鉴》,而她上首正端坐着为国为民废寝忘食,辟谷成仙的蛟龙大人。

无奈她这条小泥鳅道行尚浅,仍会留恋尘世美味,加上她为了避免在祭天时有出恭的念头,只在清晨食了一碗海参金米粥,当下胃袋子早就空空如也,饿得是前胸贴后背。

至于魏无晏为何没有在祭祀后回到寝殿安歇,而是陪着摄政王一同留在垂拱殿处理政务,全是因她与周公相会惹下的结果。

原来,魏无晏在祭天时一直紧绷着心神,故而在返回皇城的路上,骤然卸下心神的她坐在舒适的銮驾上,慢慢阖上了眼皮。

车驾上放置有銮铃,指挥驾夫前行。

魏无晏在銮驾内睡得昏天黑地,不曾拨动銮铃,指令驾夫返回福宁殿。

因此,她乘的金辂銮驾一路跟随在摄政王的玉辂銮驾后,一起来到垂拱殿。

等魏无晏迷迷糊糊睁开眼,才发现自己竟来到了蛟龙大人的地盘,当即想要返回福宁殿。

偏偏天公不作美,空中忽然下起倾盆大雨,无奈之下,她只好与蛟龙大人共处一殿。

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忽大忽小,不曾停歇。

魏无晏揉了揉饥肠辘辘的肚子,目光越过手中书册,看向桌案后眉眼清冷的男子。

摇曳烛光下照在男子古雕刻画的五官上,使得男子冷硬的线条愈发深邃,骨节分明的指间握着狼毫笔,笔尖上的那抹鲜艳朱红,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皇权。

朱墨落纸,生杀即定。

也不知等摄政王抽出空来,剿灭在江南翻江倒海的七皇兄后,自己的命运是会落在那张薄薄的宣纸上,还是会被这这位冷面冷心的男子悄无声息处置了。

晃神之间,魏无晏腹内突然传出一阵惊天地泣鬼神的肠鸣,哀转的音调在寂静的御书房中异常清晰。

陶临渊抬起头,目光越过堆砌如山的文书,定在双颊涨红的小皇帝脸上。

祭祀后,兵部尚书前来通报,魏浔正在荆州招兵买马,通过手下亲信向陶临渊传达出划江而治的条件。

与此同时,金兵退至天水山脚下便停步不前,明显是在等着大魏内讧,好起兵再次趁虚而入。

大魏明德皇帝骄奢淫逸三十余载,早将国库掏得比硕鼠爬过的米缸子还干净。

况且七皇子魏浔在逃难时,又从私库带走了不少金银珠宝。

如今的大魏江山,早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换做常人接手,面对空空荡荡的国库以及内忧外患的紧迫局势,只想把大魏先帝留下的龙子龙孙拎出来,狠狠抽上一顿方能解气。

陶临渊看向一脸窘迫的小金龙,淡淡问道:

“陛下饿了?”

常年在外征战,陶临渊早就习惯了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当下被政务缠身,倒是一时忘了用晚膳。

不过眼前娇贵的小皇帝却不一样,别看其身量纤纤,腹中饥鸣倒是响亮,

魏无晏见摄政王眉眼虽然清冷,却无鄙夷之色。

再看桌案上堆积如山的文书,都是她那位便宜父皇留下的擦屁股纸,当下近观摄政王剑眉微蹙的俊容,想来是被这些陈年旧账熏得脑仁疼。

此情此景之下,魏无晏哪里敢说饿,只眨巴着真诚的大眼,故作欢快道:

“古人云,书中自有千钟粟,朕全心全意扑在书本上,自然不觉得饿!”

话音刚落,她腹中又传出一阵翻江倒海的肠鸣,这次连窗外雷声都遮掩不住了。

陶临渊看向面露窘色的小皇帝,唤来守在御书房外的詹公公:

“去御膳房给皇上取来晚膳。”

詹公公躬身笑道:

“真是赶巧了,皇后娘娘刚刚差人给皇上和摄政王送来晚膳。皇后娘娘从尚仪司回宫后,得知摄政王这么晚了还在辅佐陛下政事,娘娘便亲手准备了几道膳食,希望给摄政王和陛下补补身子。”

听完詹公公的回话,陶临渊面色平静。

当年他之所以向吴家提亲,一是看中吴大学士在京城的声望。二是吴凝月的堂兄在他手下当差,吴少将在他面前称赞吴凝月温婉贤顺,秀外慧中,并称秋猎后堂妹对他一见倾心,而吴家希望镇北王能够主动上门提亲。

陶临渊当时想要稳固他在京城的人脉,觉得自己既然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便派人去吴家提亲。

可是后来,吴家婉拒镇北王府派去的红娘,并与先太子定下了婚约。

陶临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