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纪实诗】杜甫三绝句 来不及了!时间……(5 / 7)

盛,他当机立断戛然而止,麻溜地滚回正题:

“仙人怨我姑息怀柔,可若是不怀柔,这些将领又怎肯为我所用?太宗不知,儿臣对众将多加人忍让,属实不得已而为之。安史乱兴以来,朝中无将,多在边镇。等儿臣即位时,朝中兵权分割,儿臣手底无兵,只能仰仗武人鼻息。儿臣多知军中将士骄横跋扈,可儿臣也实在没法约束啊……太宗,儿臣日子苦啊!”

说到这里,李豫瞥了一眼石潭边的玄宗和肃宗,面上却挂着抱歉而怯懦的表情:“两位祖宗别误会,儿臣没有怪你们的意思。”

李隆基:……

李亨:……

“何不重用郭、李一将?”

“儿臣重用了。”李豫毫不犹豫地点头,面上却又浮现为难之色:“只是、只是……”

“但说无妨。”李世民对于这种挤牙膏般的对话实在感到不耐,顿了顿,他忍不住补充道:“别磨磨唧唧的,拿出我李家儿郎的风范!”

李豫眼神一凛,神色顿时严肃:“既然太宗说到郭将军李将军,那就恕儿臣冒犯了。”

“郭将军对朕忠心无一,但郭氏一族却并非齐心。朕与郭将军结为儿女亲家,升平嫁给郭六后,新婚之时颇有嫌隙。升平曾回宫告诉朕,郭六曾叫嚣‘汝倚乃父为天子邪?我父薄天子不为!’”

李豫语气平静,但郭子仪却面色大变,几乎是瞬间跪倒在地。

李豫朝他摆了摆手,打断了郭子仪即将出口的解释。他朝郭子仪微微一笑,沾泪的脸庞此刻莫名地气势逼人:“鄙谚有之:‘不痴不聋,不作家翁。’小儿女吵架之言,倒也做不得数,朕只是随便说说罢了。更何况,汝儿说得不无道理,没有子仪你,又怎会有今日的朕呢?”

郭子仪面色青白交加,额头冷汗岑岑,他还想开口,李豫却自顾自地转换了话题。

“再说李将军,李将军在军中颇有威信,朕多有耳闻。”李豫朝李光弼点了点头,露出一丝微笑:“御军严肃,天下服其威名。每申号令,诸将不敢仰视。”

被点到名的李光弼谨慎上前,朝李豫恭敬行礼。

他的面颊绷得极紧,有郭子仪前车之鉴,他不敢放松警惕。

果不其然,李豫夸完李光弼,随即话锋一转:“只是长安沦陷时,朕遥请将军救驾,将军为何迟迟不至?令朕颇为寒心。”

李光弼面色肃然,跪在了郭子仪身边。

“事后,朕命将军为东都留守,将军却以诏书未至为由推辞,直接领兵回了徐州。朕只好再遣使臣至徐州慰问将军,又晋将军的胞弟光进太子太保、凉国公,将令慈从河中迎回长安。”

李光弼面色几变,他深深望了一眼李豫,最后还是没有说话。

说完这一切,李豫又进入表演状态,开始无声落泪,看上去既无助又无奈。众武将对视一眼,仆固怀恩最为心软,上前宽慰:“殿下,您也不要太难过,您……”

“哦对了!”

见到仆固怀恩,李豫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兴致勃勃道:“仆固将军,你还造反了!”

“不过你大可放心,朕不仅没追究,还厚待了你的亲眷。朕将你的女儿册为了崇徽公主,保她一生荣华富贵。”

仆固怀恩:……

仆固怀恩也跪下了。

这下再无人敢上前打断李豫。在众人复杂的目光中,李豫旁若无人地对李世民委屈哭诉:“太宗,儿臣为难啊!儿臣这个皇帝做得实在……”

“咎由自取!”

李豫一愣,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了什么。

“咎由自取,文过饰非。”

李世民再次重复。他这次语气十分严厉,神态更是难得一见的艴然不悦。

“朕早就发现你有文饰遮羞的毛病,没想到现在愈演愈烈。”李世民威严地望着李豫,目光冰冷:朕问你,升平和你告状后,郭子仪是何反应?”

李豫沉默了片刻,缓缓回答:“杖子数十。”

“其后郭家可还有此言?”

“……无。”

“朕再问你。你命李光弼救驾时,程元振当时又在哪里?”

“在、在儿臣身边。”

“朕再问你。李光弼率军回徐,你若真想宽慰他,为何不将其家人送回徐州,反而命他胞弟驻守宫中,又特意将他母亲从河中带至长安?”

李豫抿唇不言,面色逐渐灰白。

“还有仆固怀恩叛乱一事,究竟是何缘由,你一五一十说来!”

“儿臣、儿臣……”李豫头上冒出冷汗,像是突然变成了结巴。

“让朕来猜猜,是不是和你亲信宦官有关?”

李豫讷讷不言。

李世民盯着李豫看了片刻,缓缓吐气。

他知道恩威并施的道理,如今雷霆已过,必须春风化雨。见李豫面色难看,李世民主动缓和了声音:“朕知道,你登基时形势不好,八年的烂摊子丢给你,你能做到如今地步,想必也是尽心竭力。”

“儿臣、儿臣……”

李豫抬起头。

这一次,他面上的委屈和痛苦毫无作伪。如同一只的猛虎被强行束缚,李豫的眼里还有不曾泯灭的雄心壮志,但他四十来岁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