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您真的是太宗吗?”
郭子仪跪在石潭边, 不可置信地望着水面上缓缓浮现的男人面孔。他透过水幕端详着对方,眼底却不由漫起湿意。
男人不过四十来岁,眼似寒星, 面目威严。听到郭子仪发问,他的目光定格在郭子仪胸前的软甲上, 许久才微一颔首:“尔是何人?”
“臣……臣左武卫大将军、天德军使、安北副都护郭子仪。”
郭子仪恭敬叩首。
听到郭子仪这三个字, 李世民面上浮现一丝讶然,他隔着铜镜略略打量了眼,唇畔随即露出笑意。
他朝身侧招了招手:“义贞, 药师,来。”
水幕上很快又出现两个穿着软甲的男人。
程知节和李靖站到李世民的身侧, 对上郭子仪激动的眼神, 程知节捋着胡须哈哈一笑:“看来你认得我俩。”
“认得,自然认得。”
郭子仪忙不迭地点头, 能与百年前的开国名将亲自对话, 这简直令他欣喜若狂。若不是他已经一把年纪,但凡年轻个十岁二十岁, 他定要对两位将军倾吐衷肠、一诉崇拜之情。
“认得就好。”李靖点了点头,和程知节对视一眼, 缓缓道:“邺城之战, 我和知节都已知晓。依据仙人的介绍和诗圣的诗句,我俩琢磨出了个行军策略。就是不知你那里的节度使是为何职, 又各自领兵几人?等你有空, 我们想与你细细商讨。”
听到两位名将愿意指点自己,郭子仪激动得浑身发抖,不知如何是好。而他背后站着的哥舒翰、李光弼等人也不由眼红,纷纷上前自我介绍。
“都有份, 人人有份!”
望着铜镜里那一张张坚毅的面孔,程知节不由满意微笑。他隔空点了点哥舒翰,抖着手上的潼关舆图,郑重道:“哥舒翰,备好舆图,一会儿你先来。”
哥舒翰欣喜点头。
眼见程知节扒着铜镜越说越来劲,李世民有些不乐意了。他将铜镜往怀里揽了揽,偷偷调转角度,确保镜子只映照自己一人:
“行了义贞,让朕再讲几句,你和药师先去旁边侯着。”
“圣人,您问问,杜诗圣在那边吗?”长孙无忌、房玄龄一众文臣眼巴巴地看着李世民手里的铜镜,将写着诗句的绢布往前一递:“可否请他给《新安吏》做个注?”
提到杜甫,李世民也不由来了兴致:“郭子仪,杜甫可在?让他上前。”
杜甫很快就出现在了铜镜中,李世民细细端详,目光在杜甫尚且年轻的面庞和他清澈的眸子上一转,随即笑了起来:“看来诗圣还年轻——那些诗,不是你现在写的吧?”
杜甫惊讶地行礼回复:“太宗圣明,若仙人所言不错,那都是臣未来的诗作。”
“未来的诗作。”李世民咀嚼着“未来”二字,一直紧绷的面颊逐渐缓和,就连眼底的焦灼也散去几分:“看来还来得及。”
“只是不知离战乱还有几年。”杜甫也笑了笑,面色多了分担忧:“臣这里如今是天宝十载,可仙人素以公元纪年。臣等实在不知安史之乱兴战的755年究竟是为何年。”
“倒也无碍。”李世民展颜一笑,朗声道:“朕原以为要给你们收拾烂摊子,情况倒比朕想象得好许多。一旦打仗,无论输赢,总是百姓遭殃受苦。若能在兴兵之前解决祸端,倒也是造福万民的功德一件。”
“公元755,755……圣人,或许臣能推出常用纪年!且容臣一试!”房玄龄眼睛一亮,挤进铜镜。
“杜诗圣,且容老朽问你——天宝十载与贞观十二年,两者间隔多少?”
“约莫一百一十四年。”
“你处的编码是0751,你可知我处编码?”
想到一炷香前,那句出现在水幕上的“您已通过游客0638的好友申请”,杜甫忍不住激动道:“0638!”
“不多不少,整好一百一十四。”房玄龄捻着胡须,满意点头:“如此推算,这公元755年当是四年之后,你们的天宝十四载。”
“不愧是朕的梁国公!”李世民一瞬不瞬地望着房玄龄,两眼放光,表情既喜爱又得意。
杜甫眼睛一亮,兴奋道:“如此!臣等……”
“让开!”
杜甫话还没说完,突然被粗暴地推到一旁。李亨占据了他的位子,他趴在石潭边,忙不迭地对水幕中的李世民扬起讨好笑容,颤抖着声音追问道:
“太、太宗,您刚才答应我的事,是真的吗?”
李世民默默将铜镜拿远了些。
为了“加好友”,李世民给0751连发两次好友申请,可最终都被残忍拒绝。
若第一次尚且能说是意外,李隆基作为皇帝,有警惕心也不足为奇。那第二次回绝,无疑就让贞观众人洞彻了李隆基的私心,确信了他的无可救药。
在点击发送申请前,李世民自认为万无一失。他不仅点名道姓喊破玄宗名讳,甚至直接下了血本,甘愿忍气接手儿孙的烂摊子。
可尽管如此,他收到的仍是冷酷的回绝。这还犹嫌不够,李隆基甚至附赠了一句“朕自己能行”,差点没把李世民气出高血压。贞观众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