熜缓缓开了口:“朕看了湖广左参政的贺表后,也惊异于九岁幼童的文才,因而命他送入京来考较一番。若果真天资非凡,可点选为太子伴读。这件事,京城里已经有不少重臣知道了吧?你去文华殿催一催,东宫属官的人选,快些呈上来。”
“臣领旨。”徐阶说完之后仍没起身,而后说道,“既是此事,臣可回禀陛下。这几日,崇象国务、严尚书、杨尚书确实都问过臣此事,臣不曾在御书房听陛下提起,更不敢妄自说过什么。”
“朕这些天确实不曾提过此事,你说得也没错。”朱厚熜点了点头,“如此一来,倒更加显得朕是另有布置,又或另有严令,这才让众臣毫不知情之下惴惴不安。也罢,你去文华殿那边催一催,高拱,你去文教部叫严嵩来一下,朕问问御学之事。”
“臣领命。”高拱现在心里也是很震骇的。
他不是首席,又只是嘉靖十一年的进士,还没人找他打听过这件事,所以他确实是刚刚才知道。
现在皇帝一方面让国务殿尽快拿出东宫属官的人选,另一方面又让自己去喊严嵩。
徐阶才是严嵩的门生啊!他既然要去国务殿一趟,为什么不让他干脆一点再多走几步路去文教部?
两人都看得出来皇帝的脸色不是很好看,刚才那么盯着徐阶让他主动回答些什么,更是显露出他其实有点发怒。
皇帝年纪渐长、功业非凡,现在威严越来越重。
而徐阶担任御书房首席的这段时间,御书房内的气氛其实是相对凝重的。皇帝对徐阶的态度,似乎总会带上一些训诫之意。
这一点,徐阶听严嵩讲述他之前做御书房首席的经历,倒也心理平衡了。据严嵩说,他那时也是这样的。
可是张璧前两天跟他闲聊起来,却不是这样啊。难道因为张璧和皇帝是老乡?
徐阶到了文华殿,不举办国务会议时,国务大臣们都在这里办公。
而徐阶到了张孚敬面前时,只是郑重无比地说道:“总辅,陛下催问东宫属官人选,不知何时能呈上去?”
张孚敬看着徐阶的表情,缓缓才开口:“请子升回告陛下,月内定然呈奏御前点选。”
徐阶来这里就是为了问这一句话,随后便告辞回御书房。
张孚敬走出了他这个总理国务大臣办公的正殿,站在了屋檐下望了望西北面。
过了一会他才开口:“请诸国务过来一趟。”
说完之后,他就在门口等着,眉头皱在一起。
费宏的信他早就收到了,自然知道徐阶那异常严肃的表情代表着什么:陛下不高兴。
莫非真如费宏所言,眼下太子尚幼,陛下点选伴读,那便是更重太子学业,用心御学一事便好?
可张孚敬也有他的心思,他这一路往上走的过程里,实在杀了太多人。
若在他这任上,东宫开府建衙了,将来太子登位后,多少会顾念他的这点功劳吧?
张孚敬心头是疑惑的,以他对皇帝的了解,陛下应该不至于为了这件事不高兴才对。
东宫开府建衙,不是册立太子之后应有之义吗?
自己的苦衷,陛下难道不懂得?
还是说以陛下如今的功业威望,他也需要去担心多年后东宫势力越来越强,必定裹挟着太子做出什么事来?
不至于吧?
本就处于敏感的时候,很快,张璧他们就从他们所在的偏殿出来了,张孚敬迎下台阶。
“就在此处说说吧,陛下遣御书房首席亲来,催问东宫属官人选。”
他的脸色像徐阶一样凝重,于是众人心头猛地一咯噔。
这个时间,高拱才刚刚来到文教部,找到严嵩说皇帝要见他。
“肃卿可知所为何事?”严嵩笑吟吟地问道。
高拱就爽快多了,反正严嵩到了御书房也立刻会知道。
他更觉得,皇帝既然派他来找严嵩,就是要让严嵩先有个准备,反正陛下都明说了是问御学。
于是高拱说道:“是为御学之事。”
御学要更加规范一些,找个更宽阔一些的地方,这都是文教部在筹办的事。
“多谢肃卿了。”严嵩对他拱了拱手。
能早一点知道所为何事,自然还是更好的。
说来这也是设了御书房之后的好处,御书房的伴读学士终究不比太监、只听皇帝的。平日里有什么事情,真有重臣问起来,隐晦的言语、体态暗示,都能传递信息。
以陛下之聪颖,他自然不会不懂这一点。
但御书房存在至今,其实有两个妙处。
其一,陛下贤明,本身就默许了这一点,让君臣之间少一些猜忌,多一些信息透明。
其二,只是默许,那么如果御书房和朝臣们过线了,也是逾矩。
拿不拿这个说事,主动权仍旧在皇帝那里。
高拱是陪了皇帝一路北征的人,他觉得自己比徐阶更了解皇帝的性情一点。
于是他过来的路上就想通了,皇帝让他来找严嵩,就是要把这件事当做公务来办了。既然提到朝臣们惴惴不安又私下旁敲侧击地询问皇帝的态度,那显然就是已经有了些猜忌。
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