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姜蓁来到蓝河县,她的动作就没停过,她人不在都邑,但都邑那边,她的名头却是越来越响。 姜王两天一封的家书送过来,姜蓁都心虚的回信了,但就是不想挪窝,蓝河县这边还有一大摊子事情等着她。 她期待已久的高炉炼钢,才秘密的把高炉修好,第一炉钢都还没弄出来呢,她怎么舍得走。 姜蓁磨磨蹭蹭的在蓝河县留了一个月,听到姜王生病的消息,才赶紧回都邑。 一回到王宫,姜蓁就赶紧跑到姜王面前嘘寒问暖,顺带认错。 “你这孩子真是属猴的,一放出去,就跑得不见人影,怕是都忘了你家里还有个老父亲了吧。”姜王虽然还在咳嗽,但还有精力对姜蓁说酸话,病得不算严重。 姜蓁赶紧讨饶,“我在外面一直想着您呢,就是县里的事情太多,我被拖住了。” 姜王轻哼一声,完全不信姜蓁的鬼话。 “父王,我之前让人给您送来的水泥,你用过了吗?豆腐你还吃得惯吗?”姜蓁眼巴巴的问道。 “水泥这东西还不错,比石料方便,修路还行,建房子和城墙就算了。”姜王对水泥的观感一般,王宫内的各处宫殿,用的都是厚厚的夯实的土墙,房梁和柱子用的也都是几百年的巨木。 单薄的砖和水泥修建的墙壁,在姜王看来过于脆弱,而且还不符合他的审美。 信里姜蓁还大致提起过水泥的配方,需要用煅烧过的铁矿石,这成本在姜王的眼里,太高了。 如果把水泥使用到八米宽、六米高的城墙上,这耗费连姜王都支撑不起。 都邑的的城墙,最开始修建的时候,征用了都邑周边的十六万男女,在正月、六月和九月这三个月农闲时间,分期修建而成。 后面上百年时间,又不断对城墙修补夯实,才让都邑的城墙有现在这雄伟的模样。 而姜蓁所在蓝河县,老弱加起来一共才两万多人,怎么和都邑比。 也就是蓝河地方小,又有盐利,才让姜蓁滋生了用水泥修建城墙和堤坝的想法。 但姜王想着,姜蓁愿意把水泥献给自己,还惦记着王宫和城墙,也是一片孝心,提点完姜蓁,让她节省之后,就叹了口气说道:“你在蓝河县这一通折腾,不知道花进去多少钱。幸好你是我女儿,暂时还没人敢跟你抢封地。” 姜蓁憨笑着说道:“修堤坝虽然费钱,但那也是利国利民的事。蓝河县人少,没办法征用那么多民夫,就只能用水泥顶上,贵点就贵点吧。” 其实水泥里需要用到的铁矿石,并没有那么多,姜蓁只是在替自己的炼铁作坊打掩护,大量的买进铁矿石。 蓝河县没有铁矿,只能从别出去买,姜蓁又不想弄出太大的动静,就只能把锅往水泥上推。 眼睁睁看着姜蓁把大笔的钱投在蓝河县内,姜王靠在床上,咳了几声,关心的问道:“蓝河县还算安定吗?有人在你跟前唱反调没有?别花了钱,还没讨着好。” “县里的人都挺好的,有一两个不听话的,都已经被我给收拾了。”姜蓁笑嘻嘻的说道:“我要是真遇上了啃不动的骨头,早就回都邑向您搬救兵了。” “你这孩子。”姜王虚点了一下姜蓁的额头,忍不住有些骄傲的夸奖道:“你在蓝河县做得很好,连都邑的百姓都用上了你的石磨,传颂你白盐公主的美名呢。” 姜蓁的名气变大,绰号也增多了,连带着她弄出的石磨,也多了蓝河磨和公主磨的别称。 她回王宫的路上,除了白盐公主,她隐约还听人提到了馒头公主,让她忍不住心塞了几秒。 馒头、豆腐、水泥什么的都稍逊一筹,精盐和石磨才是姜蓁刷名望的利器,一个主攻上层贵族,一个征服底层百姓。 现在姜王的那群兄弟子侄,没有一个的名望能抵得过姜蓁,以诸国商队的速度,姜蓁孝顺聪慧的美名,估计已经传到别国去了。 在这个时代,士族想往上爬,名望是最重要的东西,住在都邑的那几个公孙和公子,都在努力维持人设,塑造口碑。 但他们努力多年的结果,还比不上姜蓁这一个月刷出来的名望。 名声和口碑传出去了,就算哪天她身份露馅,也能不靠公主的权势,重新爬起来。更别说认亲的时候,她是失忆的,羽才是主谋。 她在蓝河县,特意把吕家的人收拾了,但对于住在宫里的羽,她却是一直犹豫着要不要动手。 羽和吕家,是不一样的存在。 羽救了晕倒的她,还给她带来了一个高贵的新身份。虽然羽曾经有过弄死她的想法,但人家终究没有动手,而自己却是因为羽,拿到了许多好处。 不止是姜蓁纠结,连直播间的人,也分成了两派,一派希望姜蓁斩草除根,一派觉得可以放任羽不管,反正大家是一根藤上的蚂蚱,羽不敢乱说什么。姜蓁不过是个十三岁的小女孩,不应该教她心狠手辣那一套。 而且羽住在王宫,动手也不方便,万一查到姜蓁身上,那姜蓁就直接露馅。 正是因为有诸多顾虑,姜蓁才继续和羽维持着单薄的母女情,看望完生病的姜王之后,姜蓁就回了寝殿,给羽送了点蓝河县的特产。 一个多月没见,羽的装扮也变得更加华贵,头上那两支金钗,直晃人眼。 “这钗好看吧,王后送我的。”羽在姜蓁面前转了一圈炫耀着,说道:“最近王后经常召我去她寝宫陪她说话,送了我不少东西。” 以前羽是没有这个待遇的,还是姜蓁名望渐高之后,王后才开始对羽另眼相待。 拿了别人的好处,羽就开始在姜蓁耳边念叨:“前几天我在王后宫里刚好碰见公孙韬了,他给王后送了几匹锦,
第24章 第 24 章(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