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2 / 2)

其他州府举人家的姑娘,两家家世差不多,也算门当户对。

听闻陆公子亲事尘埃落定,谭盛礼道喜,陆举人颔首,“多谢。”

经过国子监秋试之事,陆举人发自心底佩服谭盛礼,以德报怨,非常人能达,陆举人道,“我等在这就是为告诉谭老爷此事的,在京逗留太久,最晚再过几日就得回去了。”他和蒋举人他们约好,等谭盛礼正式入国子监,他们就启程离京。

谭盛礼拱手,“谭某那日有事,不能亲自相送,还望陆兄谅解。”

“哪儿的话,此生能认识谭老爷是我陆某的福气。”若没有随谭盛礼结伴来京,谭盛礼顶多活在旁人嘴里,真正接触后才知,谭盛礼的品行要比人们形容得更好,陆举人拱手,“陆某在此恭贺谭老爷任国子监祭酒。”

古往今来,新科两榜进士任国子监祭酒的前所未有,要不是谭盛礼学问渊博品德高尚,怎么会有此资格呢?

“多谢。”

谭盛礼手里还拿着读书人的文章,陆举人不好耽误他忙正事,转身去了后院...

殿试过后,楼里的读书人陆续离开,但仍门庭若市,多是来请教谭盛礼学问的,不乏有国子监学生过来混个脸熟,谭盛礼一视同仁,关乎学问,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若攀关系,礼貌且疏离,人们摸透他性子,倒是不敢聊无关紧要的事儿了。

难得的,杨府两位少爷也来了,两人年轻,站在众多年长者里显得格格不入,轮到他们时,他们拿出书箱里的文章诗词,是近几年兄弟两所写,杨严谨道,“父亲说我的文章很难再有进步,除非有高人指点,还望谭老爷看看。”

兄弟两是不想来的,会试落榜,他们又招了不少闲话,说他们能花钱买到谭家人的书,但买不到谭家血脉里传承的学问修养,他们烦不胜烦,与人起了争执,父亲知道后,呵斥他们目光短浅心胸狭隘,喝水不忘挖井人,杨家有今天是受益于谭家,他们该存以感激的心情,而非嫉妒。

父亲要他们来请教谭盛礼学问,好好调整心态,否则将来为官易受人唆使犯下大错。

两人不知父亲话里的意思,不过还是来了。

谭盛礼请他们坐下等等,手边还有其他文章,他看完后点评几句,轮到兄弟两时,观其神色,没有半分不耐,谭盛礼这才拿起他们的文章看,杨家底蕴不算深,不过兄弟两的文章都透着武将的炙热和热忱,与谭振兴他们的文章风格大不相同,文章可圈可点,只要明算不太差,没理由会落榜。

谭盛礼考察其算学,杨严谨反应更快,回答得也算精准,许是受其父职位的影响,在银钱方面,兄弟两更为敏感,谭盛礼又考察其他功课,回答得都不差,谭盛礼想了想,道,“两位少爷是不是有什么心事?”

功课不差,落榜就该是其他原因了。

屋里还有其他人,杨严谨羞于启齿,扭扭捏捏地不肯说,谭盛礼起身邀请屋里人去外边稍等片刻,其他人会意,识趣地退了出去。

如此,就剩下谭盛礼和杨府兄弟。

杨严谨道,“不瞒谭老爷说,我们此来是想请谭老爷出面澄清杨谭两家祖上的关系...”

都说杨家当年趁火打劫了谭家书籍才有今天的飞黄腾达,哪怕杨明诀贵为户部尚书仍免不了遭受质疑,更有甚者为此大做文章,为人子不能替父分忧,杨严谨万分愧疚,饮水思源,他感念谭家的好却不想和谭家扯上关系,父亲顶天立地,不该因此染上污名的。

作者有话要说:男主最成功的三件事,教好了当年的皇帝,有个志存高远的学生,留下的书籍教化了杨家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