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番外:一九九五(1 / 4)

第二天是周日, 郑家人一早去小胡家。

小胡已经不是当初借钱买相机的小胡了,早在九十年代初他就开起了照相馆。随着这几年办西式婚礼的年轻人增多,加上林佩前世经验, 提醒他做婚纱摄影,小胡如今已经把摄影馆开到了省城。

事业做起来后,手里也有钱了, 小胡便在渔北市和省城都买了房——买房是跟郑家人学的。

虽然这几年桂花味业发展得很不错, 市场辐射整个胡省, 产品不像以前那么单一,也有了自己的研究团队, 林佩手里还有好吃锅和徐钰酒店的股份,身价非常可观。但经历过房价飙升的林佩觉得还是买房好,什么投资都不如这个稳当。

所以林佩很爱买房子,发家后她不光在渔北市买房,还在首都、魔都都购置了房产。这时候国家也不限购,她家里开销又不大, 房价相对于工资来说不低, 但对她来说可以承受,全款买也没有压力。

受林佩影响, 她身边的人都爱买房, 陈桂花不必说, 她不光自己买, 还要打电话让儿子闺女买。陈红鸣结婚前也买了自己的房子,丁亚明夫妇同样在市里买了房, 就连李三妹也在首都买房了。

王丽丽高考上了清大,去年她上大三,眼看要大学毕业, 林佩就劝李三妹在首都买房。李三妹起先还有点犹豫,但林佩说首都是大城市,发展机会多,王丽丽既然考上清大,以后还是留在首都发展比较好。买了房就有了根,以后也不用去租房子住。

林佩当初卖火锅底料,供应渔北这边的葱油酱底料,到后期全是李三妹一手包的,当时林佩都有按照卖出去的份数给李三妹算钱。后来林佩和陈桂花合开桂花味业,也拉了李三妹一把,她往里投了点钱,也占了不低的股份。

其实决定买房后,李三妹还有过一次犹豫。

九十年代后首都房价已经涨了起来,李三妹这些年的工资、提成加上分红虽然不少,但想全款买一套房子是不可能的。是林佩跟她说可以贷款买房,李三妹起先有点担心,她这辈子只有刚从婆家逃出来那会,没办法才找人借过钱,更何况这贷款借的不是几百几千,李三妹想起来都觉得心惊胆战。

是林佩给她算了笔帐,说八十年代的时候,月工资能有三四十就非常高了。可到了九十年代,不少岗位工资都翻倍上调,万元户也不如以前稀奇了。她现在看贷款好像非常高,但如果以后工资涨到上千一个月呢?

更何况贷款是分期付,单月还贷额并不高,她每个月拿的分红就不止这些。

李三妹心里一琢磨,觉得林佩说得有道理,便忙着看房子。就这样她还是磨蹭了近一年,眼看着房价涨起来,心里后悔万分才火速定下。

办贷款的时候还遇上了麻烦,八月份国家刚颁布《商业银行自营住房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了贷款手续,但同时贷款要求也变得更严格。首先是要求贷款人有存款,其次是贷款期限最长十年,最后也是最麻烦的,需要双重保证,得有质押物。[1]

王丽丽大学学的数学,大学毕业后没有选择继续工作,而选择读研深造。李三妹也知道自己闺女不是池中物,以后未必还会回渔北这座小城,想尽力将她安顿好。再加上这几年房价长得快,她心里只后悔没早听林佩的,所以考虑过后,她用桂花味业的股份做质押担保,办好贷款。

最近李三妹不在家,就是去首都忙这件事去了。

李三妹买房不容易,小胡就没那么困难了,他事业做得红火,手头流动资金也多。像他在渔北买的两套房子就都是别墅,而且在同一个小区里,一栋给他爸妈住,一栋他和陈红鸣住。

这样一来,他们住得近有个照料,也免得日夜相对引起矛盾。

林佩听后就和郑旭东嘀咕,说小胡会做人,难怪红鸣嫁给他。郑旭东听后难免发散思维,闷了一天,晚上问她觉得和娘一起住怎么样。

林佩一下子没反应过来,疑惑地看了他一眼问:“挺好的啊,怎么了?”

郑旭东也没藏着掖着,说:“你不是觉得小胡买两套房子分开住挺好?所以我想……”

“你觉得我是羡慕?”林佩失笑。

“难道不是?”

郑旭东这话可算是捅了马蜂窝,林佩趴在他身上逼问他是怎么想她的。郑旭东自然是好话不断,说完后话音一转:“虽然你和娘相处愉快,但别人家婆婆媳妇怎么相处的我也知道,我就是怕你心里委屈一直忍着。”

林佩听后一时不知道该点头,还是该说郑旭东对她滤镜太厚。

她和陈桂花相处不说完全没有摩擦,但肯定是没有大的矛盾的,如果真的需要她一直委屈妥协,她早就撂担子谈离婚了。

而且陈桂花也不总在渔北待,以往她一年总有半年回渔阳,这几年随着郑旭北年纪渐大,婚事却没有着落,陈桂花一颗心都拴在小儿子身上,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南边。

郑旭东说完不见林佩说话,低声叫她的名字。

“我没有委屈。”林佩回过神来说,“娘性格宽厚,怎么会给我委屈受?我这么说是因为不是所有公公婆婆都和娘一样,如果不好相处,分开住能减少矛盾,如果好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