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6 起步就逼近歼-10B跟歼-10C的十号工程(2 / 2)

的霍海源。

霍海源点点头,“之前就让他退,他不愿意,还有三年时间。”

“以后的领导要是不好交往,后面还是麻烦。”谢凯最担心的就是这个。

611跟132厂可以说是一个单位,一个负责生产制造,一个负责设计研究,现在改名叫蓉城飞机公司了。

以后要是新领导态度变化,成为竞争对手不说,在很多领域的合作也会受到影响。

要知道,404可从来都没有打算建立自己的生产工厂。

基地里面的飞机制造厂,都是为无人机而做的准备。

当初秦飞都以为他们是要把运-10的生产转移走,大家闹了不少矛盾。

“放心吧,上级首长肯定会考虑这些问题。咱们跟国际比,航空制造领域差距太大,要是不合作,差距更大,同时相互间的竞争会让紧张的经费被浪费……611跟咱们一样的态度,有我们的项目作为技术验证,歼-10原本正面投影面积过大、机头直径过大等问题,都得到了有效解决,飞行过程中,不仅在雷达上的反射截面会更小,受到的空气阻力也会小不少。”

谢凯的担忧,几乎是所有人的担忧。

任何一个重要合作伙伴的人事变动出现问题,合作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112厂的技术是苏系, 132这边则是融合了苏联跟西方的技术,一旦跟132的合作出现了问题,最终112厂也很难满足404的合作条件。

“解决了这些问题?”谢凯大喜。

他一开始还觉得时间没有提前多少,以为技术还会跟原本的歼-10刚出来时候差不多。

现在听来,至少一开始就接近歼-10B的水平,装上有源相控阵雷达后,或许拥有部分歼-10C的性能。

“目前最大的问题,依然是大推力发动机,涡扇-10的核心机开发工作尚未完成。”

说到发动机,霍海源原本还兴奋的神情开始落寞。

这也是困扰超-7的问题。

“超-7乙使用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改进如何了?”谢凯转移了话题。

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小型化,这是前面几年时间重点公关方向。

在国内战机研发领域,雷达跟航电系统,是最不可琢磨的,说到底,就是基础太差,国内欠的功课太多。

十号工程的研发团队原本考虑到国内基础太差,脉冲多普勒雷达一直都是短板,困扰了15年,在有了和平典範工程,原本计划从美国采购55套雷达来改进歼-8II战机的。

所以,在那之前,研究团队就直接按照F-15战机使用的APG63雷达的重量跟天线规格制定了位置跟重量指标等。

这就造成了歼-10机头过大。

机头截面积是幻影-2000的1.5倍,F-16的2倍。

从而导致又得修改气动布局。

何况,现在跟美国合作的和平典範也无疾而终了,美国人在苏联不行的时候,终止了合作。

从美国引进雷达已经不现实了。

超-7乙使用有源相控阵雷达,就是为了帮十号工程论证。

毕竟,这是国产最先进的雷达。

脉冲多普勒雷达依然没有取得太大的突破,至少体积还没有降低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何况,机头过大,对于整个飞行过程的控制也提出更高要求,不改都不行。

“为了装上去,只能降低性能,搜索距离短了很多,同时能跟蹤的目标也少了三分之一……即使这样,目前也受到动力系统的限制……”

霍海源的话告诉谢凯,根本绕不开发动机的问题。

“难道没有别的办法了么?”李明山同样也在问熊宏远等人,“原本计划的是使用什么发动机?”

“备选方案呢?”李明山也提问了。

国内搞项目,不可能没有备选方案。

原本十号工程也是指望国产发动机,可目前,第一架用于验证的原型机只是用于静压力等实验,地面测试的弟二架原型机也即将投入生产。

地面测试工作进行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开始生产用于试飞的原型机。

现在十号工程却面临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没有发动机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