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5 这是歼-10分明是超-7放大版啊(2 / 2)

了歼-11B而来的歼-15,是够先进,可有些任务就不太合适,而且很难满油满弹起飞,作战性能受到了不少的影响。

超-7乙,最终的定位,是F-35B那种短距/垂直起降的隐身联合攻击机。

之所以只给个改进方向,而不是从开始就给明确定位,是因为谢凯了解大佬们的想法,一旦真这样干了,将会受到很多阻止。

技术难度太大,经费需求太多,甚至对人力物力的佔用都是必须考虑的。

有人支援才是怪事。

歼-20要上航母,技术难度非常大;而歼-31那玩意儿,上了航母也没有多大作用,性能太差。

不是只有一个隐身外壳的战机都能被当成隐身战机的。

造价昂贵,性能不行的战机,没有多大用处。

谢凯之所以推动超-7项目往这个方向发展,还有个原因——404的利润太高,钱留再多,都没用,还不如用来换成技术。

很多技术,关係到国防,同样也能投入民用领域,换回来大笔经费。

“你们不是定位在舰载机吗?泰国的航母,不是正在谈采购超-7A的问题?”

龙耀华不解谢凯这话什么意思。

很多时候他们也弄不明白红旗集团的管理层究竟在想什么。

空军对超-7表现了兴趣,他们却不卖,甚至为此搞出了自用型号的超-7乙。

现在没定型,又进行改进了。

“舰载机只是部分啊。科技是在不断髮展的,现在咱们考虑的,不一定能适应未来的发展……”

熊宏元等人皱眉不已。

上级首长是来视察工作的,还是只了解红旗集团下属项目情况的?

“首长,十号工程进度很快,样机已经组装了部分……”书记李文正提醒领导,不能太偏心了。

十号工程,这可是拿国家经费的。

谢凯跟霍海源等人并没有阻拦。

歼-10的样机越早搞出来,未来性能提升的速度也就越快。

红旗集团下属的航空研发单位,也需要技术基础更好的配套。

“谢凯,咱们这项目难道又有变化?”霍海源见熊宏元等人向两位大佬介绍情况,偷偷落到后面,问谢凯。

从立项开始,这些项目,改变了太多了。

作为总设计师,霍海源都不知道他们未来的目标跟方向,只能不断地改进。

“没有变化,后面这项目可能会交给空军。”

“交给空军?空军现在可没有什么经费……”霍海源更是不明白,“到时候项目下马,这之前的工作都白费了。”

“资金我们出,管理交给军方,他们可以提供更多的技术人员,能更有效地整合资源。”谢凯简单地说了目的。

霍海源倒也不反对,如果由军方主导,他们项目发展一直面临的缺人问题,就容易得到解决了。

404要解决用人需求,只能从全国各系统中挖人。

现在上面明确表示,不准挖人了。

大学刚毕业分配的年轻人,缺乏经验,首先就得培养,而培养的时间也很长。即使每年有大量毕业生进入到他们404下属的科研单位,可根本跟不上他们发展,越发展,缺人越严重。

很多人毕业没有多长时间,就会独立承担一些工作。

反而导致技术发展的放缓。

“军方会同意?这一直都没见成果。”霍海源有些担心。

谢凯也不知道军方是否会同意。

只要军方接手,他们就可以进一步收缩项目,经费都由红旗集团出了,一些配套项目,军方也不能还让红旗集团自己来搞不是?

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整合国内整个航空制造系统,统一调度,统一发展,共同进步。

这也是最开始谢凯等人的目的。

一家强,不算强。

全国整个领域都发展起来,那才是真的发展起来了。

“十号工程怎么跟超-7这么相似?”

当看到实验车间里面已经有了雏形的歼-10,龙耀华跟李明山等人都有些诧异。

同样的前鸭翼,后面大三角翼,机腹进气口,机头略微向下……

看起来,就好像单发超-7A放大了一些。

如何不让人诧异?

“首长,超-7从立项到战机定型,花的时间很短,很多技术都是用来验证十号工程的。”旁边的总设计师宋大佬笑着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