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在他们这边,到时候关系搞的不好了,难处。”
谢凯一想,也是这样。
秦飞的人,挖不得。
“行了,人都到了,也就不客气,还是说说军方的要求吧。”马凤山作为国内最大飞机项目运十的总师,主持会议,首先向大家介绍军方的技术要求。
孙道乾跟苏兴国秦飞的人其实已经知道了,只有下面的技术人员跟郑宇成他们不清楚。
“这次的技术性能指标,并不是硬性要求。不过由于是我们自己先行投资开发,为了确保项目开发出来符合空军未来发展的需求,综合评估我们目前所能达到的技术水平,把军方的一些要求稍微提高了一些。”马凤山对着众人介绍着情况,“由于这是属于军用运输机,以运载空降部队,军事装备等为主……”
“马老不是这样啰嗦的人啊。”
谢凯有些惊讶。
马凤山这位总工程师怎么还没进入正题?
郑宇成也不知道。
“按照军方要求,未来空军需要的大型军用运输机,最大载重不低于50吨,在40吨载重下,航程不低于5000公里……满载起飞跑道长度不高于1500米,降落跑道长度不长于1000米,并且可以在野战机场频繁起降……”
“他们按照伊尔-76的性能指标提的?”谢凯听到这些技术指标,不由疑惑。
或者说,空军现在已经盯上了苏联的伊尔-76军用运输机?
40吨的载重量,这就是早期型号的伊尔-76,目前国内有一架,就在谢凯手中,自然了解性能数据。
“另外,关于运输伞兵,上面要求的是一次空投一个伞兵连,也就是120人左右。根据我们的论证,可以达到一次运输150名左右的伞兵……”
听到这些性能数据,谢凯的眉头深深地拧了起来。
坐在她旁边的莫齐根本就没有心思关注谢凯,而是飞快地做着笔记,记录着马凤山讲述的军方对未来主力运输机的性能要求。
“真的是伊尔-76!”谢凯不知道为什么军方要求的性能跟现在苏联公开的伊尔-76运输机性能一样。
却知道,要真的是这样的技术要求,以目前国内的条件,很难达到这样的性能要求。
伊尔-76,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了190吨。
以目前他们掌握的运十的技术,直接从110吨跨越到200吨级左右的大型飞机设计上,技术难度可想而知。
“马老,我打断一下。上级下发的技术指标,是按照苏联的伊尔-76技术性能数据来的吗?”谢凯不客气地打断了马凤山的介绍。
莫齐在旁边拉了拉谢凯。
一直以来,她认为谢凯是在跟着学习的。
谢凯没有理会她,而是看着停下来的马凤山跟秦飞的人,“如果是这样,我们可以放弃这个项目。”
“为什么?”
这是所有人心中的疑惑,都看着谢凯,希望他给出解释。
“目前我们掌握的运十技术,还不是非常完善。运十只有110吨的最大起飞重量。苏联伊尔-76最大起飞重量达到190吨。看起来只是增加了80吨,但是这不是简单累加就可以解决的。以运十为基础,发展宽体客机,在原本的方案中,大约是150吨级别……这就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即使我们可以解决结构强度的设计问题,如何解决更大推力的发动机?”谢凯并没有太多废话。
郑宇成一听,便明白谢凯为什么反对了。
当即板着脸说道,“运十发动机都没解决,现在再搞一个新的项目,又上马配套的发动机等,根本不现实。”
他现在也不像之前那样,巴不得项目越多越好。
所有的项目,都是要钱的。
何况,运十慢慢发展就是了。
原本还以为是运十的机会,如此看来,性能指标几乎翻一番,没法搞。
“可军方的性能指标就是这样……”孙道乾了解详情,这种指标其实是他们提出来的,“如果我们无法达到苏联伊尔-76的技术性能,最终我们这个项目会被空军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