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反派在这儿,肯定有阴谋啊(1 / 2)

春秋时期,真正意义上的天下第一霸主,其实是已经没了的晋国。
当年的晋国是毫无疑问的天下第一强国,当时的秦国在晋国面前只是一个小不点,从未在战场上讨过好处。
而最有希望一统天下的晋国,最后却是毁灭在了自己人的手中。
历史上一直说三家分晋,而实际上是六家。只不过其中三家被灭掉了,最后剩下瓜分了晋国的就是赵魏韩三国。
整件事情要从遥远的晋文公时代说起。
说晋文公可能有些陌生,不过说他的名字那肯定大家都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重耳。
像是秦晋之好,退避三舍,竭泽而渔,危如累卵什么的说的都是晋文公重耳。
这位历尽磨难才回到晋国的猛人,做了一件导致日后晋国灭亡的事情。
那就是他重整了晋国的军队,作三军设六卿,给了六位重要的大臣以兵权。
有兵就有权,晋国的军政大权逐渐就被这六家所掌握。
之后多年倾轧之下,赵氏先后灭了范氏与中行氏,之后又联合魏韩灭掉了晋国实力最大的智氏。最终这三家瓜分了晋国。
也正是三家分晋,成为了春秋与战国时期的分水岭。
从这其中可以看出,赵氏的确是猛的一塌糊涂,这其中几乎都是他们在做主导。那赵氏遗孤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一时期。
而赵氏也不是无名之辈,他们的祖上是商纣王的宠臣飞廉。
飞廉的次子季胜,就是赵氏的祖先。
而飞廉的长子,季胜的哥哥恶来,则是赢姓赵氏的祖先。
没错了,秦国历代君王都是恶来的后人。
说赵国与秦国的国君是亲戚,也没有说错。他们都是赢氏一族的人。
由商朝重臣的后代灭亡了周朝,这也算是历史的一个轮回了。
现在三晋分开来都不是人家秦国的对手,所以三国的有识之士就想到了三晋归一的办法,重整三晋国力用以对抗秦国所带来的毁灭性威胁。
这其中的有识之士可不仅仅说的是信陵君,他只是一个带头大哥。
除了信陵君之外,还有许多三晋的人选择加入其中。而且这些人还以三晋的王室成员居多。
不是说这些人都是叛徒,不想为自己的大王效忠。
而是这些人很清楚的知道,那些将军大臣,甚至普通百姓们。在秦国来灭国的时候,都可以选择转身投效秦国,依旧是可以过的美滋滋。
可他们这些王室成员怎么办?
就算是他们愿意土当舔狗,可人家秦人也不会相信他们。
到了那个时候,很大概率是男的被杀,女的被抓去做营X。就算是秦国不杀他们,也是会活的不如狗。
这不是幻想中的事情,而是面对秦国切实的威胁,直面强大压力可以预见的事情。
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不会理解面对秦国时候的那种可怕的压力。
动不动就是几十万悍不畏死的秦军,嗷嗷叫着‘大风大风’在一个又一个名将的带领下杀过来,那叫一个铺天盖地般的绝望。
所以早在秦国崛起,不断攻打三晋的时候,就有人开始提出这个事情。
三国互相联姻,王后都是内部嫁娶就是最直观的表现。
像是少原君他母亲,就是魏国的贵女。
等到魏国衰落,而赵国在长平之战之中被彻底打断脊梁后,三晋归一就成了最为迫切的事情。
关于三晋归一之后谁做大王这件事情,其实早就已经有了定论。
首先肯定是出身于三国王室,否则的话那就是为他人做嫁衣。
其次要有足够的能力,否则的话没办法整合三晋的力量。
这么一来可以选择的范围就被缩小到了赵国的平原君与魏国的信陵君的身上。
他们都是大王的亲弟弟,身份足够高贵。
他们的能力出众,威望更是名扬天下,有资格与能力做三晋归一之后的大王。
而当平原君死了之后,那就只剩下了信陵君了。
信陵君身为魏王的弟弟,身份自然是没的说。
他是名满天下的四君之一,文韬武略早已经为天下人所认可。
当年率兵解救了邯郸之围,大破秦国更是将他的威望推到了巅峰。
所以说三晋归一之后的大王谁来做,他信陵君魏无忌当仁不让。
要是说到三晋之中最为反对三晋归一的人,毫无疑问就是那三位大王了。
说反对也不至于,他们也想着三晋归一,毕竟可以极大的提升国力,还能抵御秦国的威胁。
可前提是三晋归一之后的大王得是自己才行。
如果三晋归一之后大王不是自己,那特么的岂不是叛乱?
三位大王也不是傻子,顶多算是昏君。
然而就算是昏君,也知道三晋归一的好处远比坏处大。
可问题在于这好处都是别人的,坏处却是要自己承担。
这三位大王都是那种‘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的性格,当然不可能牺牲自己的王位去成全除了他们之外所有的三晋人了。
这次送赵国三公主去魏国完婚,就是三晋归一的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