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唾手燕云(4 / 4)

君主,张浚和秦桧稍一挑拨,他立刻就想起本朝太·祖旧事,对岳飞产生了忌惮。】

【于是,前脚才信誓旦旦对岳飞说“进止之几,委卿自专”的他,后脚就反悔了,将原本交给岳飞的各路兵马尽数剥夺,交由朝廷指挥,只剩下本属于岳飞的兵马,还要求岳飞出兵必须“具知禀奏来”。】

【如此出尔反尔,令岳飞愤怒异常。】

【他一心北伐,筹谋多年,本已准备万全,天子却疯狂扯后腿,怎能不怒?可无论岳飞如何苦争,都未能获得结果。】

【一气之下,岳飞不经宋高宗许可,以“为母守孝”的名义,直接辞职不干了。】【张浚狂喜:这不是夺取岳飞兵权的好时机吗?】【赵构大惊:没有岳飞,朕的天子宝座哪里能稳?】

【于是,宋高宗赵构连忙派人去请岳飞出山。岳飞却是个犟脾气,根本不吃这一套,任凭朝廷使者如何苦劝都不肯出山。直到最后,就连他的熟人都写信来劝,为了抗金大业,岳飞这才妥协,前往建康请罪。】

"臣妄有奏陈乞骸之罪,明正典刑,以示天下,臣待罪。"

"噗——”听到这冷冰冰、硬邦邦的一句请罪,汉武帝刘彻笑出了声,"这是请罪还是问罪?岳飞将军可真是个妙人啊!

"

简直就是对赵构极致的阴阳怪气嘛。

——我来请罪,罪名是不该随便辞职。请对我明正典刑,以示天下。听见刘彻偏心到胳肢窝的发言,垂手而立的大汉群臣纷纷撇嘴。

他们要是敢这么干,只怕早就被自杀了。怎么轮到岳飞,就变成了好一个妙人?再看看面露赞同之色的冠军侯霍去病。

……好嘛,陛下他向来有两副嘴脸!

【而宋高宗赵构表面上选择了宽恕,内心却深为不悦,只怕已是杀意凛然。曾经相得的君臣二人,从此彻底面和心不合。】

【岳飞却对此一无所知。】

【他依旧是一心为国、忠直刚烈到刺目。别人不敢批评朝廷消极自保、一心自守,他却敢在奏折中直言不讳;别人不敢妄议立储之事,他却敢上书谏言天子立储。他自许毫无私心,一心为国,故而问心无愧,不惧世人诽谤,又岂知人心才是世间最黑?】

【绍兴七年,伪齐国主刘豫终于被废,宋金之间再度和议,宋高宗赵构苦盼多年的“和平”似乎就要到来,他欣喜若狂。】

【岳飞却提议“趁其不备,直驱中原”。他的建议理所当然遭到了天子的冷遇。】

【岳飞并没有放弃。绍兴八年,他继续请求举兵被拒,愤怒之下又一次请辞。】

【主战派与主和派之间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其中,岳飞、韩世忠这两员大将态度尤为坚决,死活不肯同意签署和议。】

【可宋高宗赵构才不管这些呢。他现在只想当金人的狗,不想再成天担惊受怕。】

【绍兴八年十一月,金人使者自北方而来,与宋议和,要求大宋天子赵构必须跪拜金人使者,接受诏书,奉旨称臣。】

【这下子,但凡有点血性的人都爆炸了。群情激奋,甚至有人上书痛骂天子。临安城中都出现了榜文,称秦桧是细作。军中更有甚者扬言发动兵变,诛杀秦桧。】

水镜中的南宋军民炸开了锅,水镜之外的众人也炸开了锅:“厚颜无耻,这赵家父子三人真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货色!"

韩世忠与梁红玉夫妇俩一挥马鞭。

"还救个屁的天子,不救了不救了!"岳飞本人同样陷入了深深的茫然中。

他本以为收复山河的理

想就要实现,如今看来,道路却显得如此曲折而漫长。

他深深记下了水镜中众人的表现。无论是一心求和的奸臣,还是与他同路的人。此时此刻,唯有祈祷赵构别那么糊涂。

“幸而并非所有人都这般软骨头,群情激愤,天子总不至于一意孤行吧?”下一刻,岳飞打出一个问号。

【即便如此,宋高宗赵构依旧独断专行,选择议和,不顾奇耻大辱向金国称臣。】【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赵构甚至大赦天下,对武将加官进爵,岳飞亦在其中。】

【他坚决不肯接受,直到赵构接连三次下诏,终于不得已而受命,心中却悲愤欲绝,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上书天子——】

"……愿定谋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燕云,终欲复仇而报国;誓心天地,当令稽首以称藩!"

一篇气势雄浑的谢表出现在每个人眼前,耳边是岳飞“唾手燕云”的豪言,众人心中却不复方才的豪情,只有满腔的悲愤。

“岳将军忠肝义胆,怕是付诸流水。”

"……赵宋天子,不值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