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封州知府储雷遭红莲教杀害,追封其为从三品少府监,谥号文忠。” 大臣们连忙表达了一番惋惜。 延平帝对储雷并没有多少印象,追封完后就又说起来另外一件事:“如今封州知府一职空缺,黄爱卿和于子林都上奏,推荐贺州司马曹正卿担任封州知府,诸位爱卿可怎么看?” 太子的脸一下子拉了下去,楚王的脸色也不好看。 曹正卿原是晋王府的主薄,晋王的亲信,年初闹出事来,秦贤等人都被发配了去边疆,这个曹正卿倒好,还不到一年,就想从九品官一下子跳跃到四品,就是兔子也没他窜得这么快啊。 于子林和黄思严果然投效了晋王,这不一拿下封州就急不可耐地给晋王扩张地盘,安插晋王的人。 这次说什么他们都不能忍了,否则封州的政务军务都要落入晋王的人手中。 不过这事太子不方便站出来反对,他给国子监司业常为民使了一记眼色。 常为民站出来道:“陛下,这位曹正卿曹大人,乃是九品司马,一跃而成四品知府,举朝上下都没这个先例啊,这不合规矩。” 可规矩什么时候是来约束皇帝的了? 延平帝早忘了曹正卿是哪号人物,也不记得曹正卿曾做过的事,淡淡地问:“就这个?” 秘书少监俞开诚道:“陛下,这位曹正卿以前好像是晋王府上的主薄。晋王常年征战,晋王府由他理事,他却擅作主张,与民争利,强买强卖,败坏晋王府名声,还造成秦贤晋王府的争端,甚至将楚王殿下也牵扯了进来,如此品行不端之人,怎可重用,将一州百姓交给他?” 这话说得那叫一个大义凛然,而且还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上。 连本来想给曹正卿说话的傅康年都有些犹豫了。 皇帝的脸色也不大好看,他想起曹正卿是何人了。 陈怀义看着这一幕,思量了片刻,于子林不会无缘无故举荐曹正卿,而且就曹正卿过往的经历,还有现在的品阶,也不是接任封州知府的最好人选。 于子林和黄思严这么做必定别有目的。 只是私人信件往来,速度比不上朝廷的急报,没法与他通气。 陈怀义略一思索后,便在众臣惊愕的目光中站了出来:“陛下,臣倒是认为,曹正卿很合适,他在南越呆了快一年,应当了解当地的情况,封州与连州相邻,两地风俗习惯都相差不大。如今封州初定,需派了解情况的官员比较合适。至于曹司马身上的污点,当初也是红莲教逼得太急,晋王那边军需不足,他也是为了晋王殿下,为了大景的江山社稷,才做出此事,情有可原,况且他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微臣认为,如今当从大局出发,先稳定封州比较重要,不必拘泥这些小节。” 有了他打头,傅康年等人也立马纷纷附和。 眼见皇帝有些意动,太子的脸都快气黑了。 楚王垂下头,表情不明,燕王紧紧攥紧了宽袖下的手。 晋王的势力膨胀得太快了,等他回京,他们这些兄弟还有哪个能与其相争? 就在众皇子各怀心思时,太监从外面送了一封信进来:“陛下,公孙大人从高州送来的信。” 旁的地方官员肯定是没这待遇,但谁不知道陛下其实一直暗戳戳地在等着公孙大人服软回京啊。 延平帝果然高兴地说道:“呈上来。” 看完信后他有些失望,气哼哼地说:“没想到公孙夏也掺和了一脚,他举荐徐云川担任封州知府。” 太子和燕王等人听到徐云川的名字皆是眼睛一亮。 徐云川好啊,他跟晋王不对付,公孙夏还举荐他,说明南越也没完全落入晋王手中嘛。那他们当然要扶持能对抗晋王的人马了。 常为民立即跪下道:“陛下,徐云川此人,在地方为官十几年,经验丰富,远不是曹正卿能比得上的。况且,徐云川已经去了南越三年,若要论熟悉南越的情况,他也甩曹正卿几条街。他是比曹正卿更合适的人选,为让封州早日稳定下来,百姓恢复生活,微臣认为,让徐云川担此重任,再合适不过。” “是啊,陛下,徐云川为官多年,官声很好,爱民如子,封州百姓遭此大难,正需要一位得力的父母官。”吏部左侍郎陆跃明极力夸赞徐云川过去的从政业绩。 陈怀义听了,垂下的眸子中闪过一模嘲讽,当初徐云川在大殿之上为江南无辜受害的百姓伸冤时,这些人怎么不记得他爱民如子了? 不过现在陈怀义倒是清楚了于子林他们的真实目的。 他配合着开了两句口争辩,坚持推荐曹正卿。 但他这些理由都被人一一驳回,因为曹正卿在地方上的经验也好,还是论名声,都不及徐云川。 再加上太子和燕王一派人马极力推荐,就连楚王这个跟徐云川有过节的人都没站出来反对这事,最后朝廷上的形势一面倒。 延平帝也被说服了,大笔一挥,任命徐云川担任封州知府。 太子和燕王都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总算是没让晋王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