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024(3 / 3)

家里的大人了,殿下,咱们再等一会儿吧。” “无妨。”刘子岳笑着点头。 不多时,一个穿着短打,满头是汗,连鞋都没穿的男人急匆匆地跑了过来,隔着一些距离就给刘子岳一行人行礼:“小人见过诸位贵人,贵人们打算要多少甘蔗?小人这就去给你们砍!” 陶余说:“砍个一两百根吧,咱们带回去吃,一根给你两文钱可以吗?” 那男人满脸欣喜地点头:“可以,可以……” 说着提起镰刀就钻进了甘蔗林里快速砍了起来,生怕他们反悔不买了似的。 没多久,两个孩子也回来了,后面还跟着一个女人和一个年纪稍大些的男孩。 母子四人冲他们远远地行了礼就跑到地里帮忙,将甘蔗拉了出来,去掉外面的叶子,砍掉不甜的尾梢,然后整齐地摆放在一堆。 “可以了。”等了一会儿,陶余见有一百多根了,估计带回去每个人都能分得一截就叫住了汉子。 汉子擦了擦汗水,拖着刚砍下来的那根甘蔗从甘蔗林里钻了出来,冲刘子岳等人讨好地笑了笑:“贵人,都好了,你们数一数。” 说着,他紧张地在裤缝上擦了擦手。 陶余过去数数,那汉子就默默跟着念,女人和三个孩子也盯着。 “总共一百三十二根,一根两文钱,那就是两百六十四文钱,你算算对不对?”陶余数完后道。 那汉子不会算,只是点头:“贵人您肯定不会骗小人的。” 陶余将钱递给了他,两个侍卫上前将甘蔗分成四捆,绑在了马背上。 他家的甘蔗是真不错,大小比较匀称,有三根指头那么粗,虽然比不上后世街上卖的甘蔗。但要知道,后世的甘蔗可是经过了不断改良和优化的,古代能种出这么好的甘蔗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刘子岳心中一动,看向男人问道:“这些甘蔗都是你种的,可是有什么诀窍?” 男人有些茫然,挠了挠头说:“也没什么诀窍,小人家里祖祖辈辈都有这么一小片甘蔗林,选最粗的做种,间隔一段距离,勤施肥浇水,除草就是。” 说起来似乎挺简单的,但他们一路走来也不是没有看到过甘蔗。 有些人家门口种了几株、几十株,都很细,跟他家的完全没法比。 刘子岳还是偏向于要么是他家的甘蔗品种更好,要么是男人的种植技术比一般人好。 “有没有兴趣去帮我们种植甘蔗?管吃管住,一两银子一个月,你的妻子孩子也可跟着去,帮忙开荒或是种菜、种地等,也管吃管住,不过银两要比你的稍微低一些。”刘子岳笑道。 他想好要种什么了,那么大一片地,种甘蔗最合适不过。 甘蔗种植相对水稻来说会轻松很多,收割的时间也比较漫长,不像水稻必须赶在稻谷成熟的那几日,必须加班加点地抢收,若是遇到大暴雨天气,稻谷还可能会发芽发霉,损失不小。 甘蔗就不一样了,从秋季到来年初春,都可以收割,时间没那么赶。 而且甘蔗吃不完,可以制成糖销往江南和北方。正巧,刘子岳知道怎样将红糖变成白糖,这样糖的价格又会往上涨个一两倍都不成问题,销往富庶的江南和北方,那可比种植水稻划算多了。 此外,糖还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战略物资,这个时代别说白糖了,很多地方连糖是怎么做的都不知道。欧洲人想吃到甜味,只能去掏蜂蜜。所以糖也海上贸易中极为受欢迎的一种物资,不亚于茶叶、瓷器、丝绸。 男人错愕地看着刘子岳,愣了愣,回头看着妻儿,不知所措。 冉文清已经明白了刘子岳想种甘蔗,遂笑道:“这是平王殿下。陛下赐了平王万顷土地,殿下准备将其开垦出来种植一些农作物,需从民间招一些擅种植的农民。明日我们就会将招工的告示贴在城门口,你们回去商量商量,若是有兴趣,可到城中的富安居客栈报名。” “哦,好,好的!”男人拉着妻儿跪下,连连点头。 看他吓得不轻的样子,刘子岳也不好再多说,笑了笑:“起来吧,想好了就去城里找我们。” 然后驾马离去,按照原路返回了连州城。 这些甘蔗果然得到了大家的喜爱,尤其是小孩子们,对甜味更是无法拒绝,直嚷嚷着好吃,听说要种这个更是举双手支持,有大胆的还想跑来找刘子岳,被大人拿着棍子撵得满院子跑。 冉文清坐在屋子里听到这一幕笑了:“殿下种植甘蔗这个决定广受欢迎啊。” 刘子岳已经初步定下了要种的东西:“除了甘蔗,还要少量种植一些水稻。咱们不但要求购好的甘蔗,还要求购一批个头饱满、产量比较高的水稻,擅长种植这两种作物的都可招纳,种子也是多多益善好。” 大米的利润虽不如糖高,但大米是生活必需品,人可以不吃糖,但不能不吃粮食。 现在水稻的亩产量还很低,刘子岳不会搞农业,但他希望自己能够支持其他懂这个人钻研这一块,若是能发明新品种,产量更高的水稻那可是惠及天下人的好事。即便不成,也顶多是花些银子罢了,对他来说不算什么。 冉文清也支持:“臣明白了,那臣一会儿就去拟告示。除此之外,咱们还要招一批人开垦荒地,臣问过了,甘蔗的最好种植时间是春秋两季,春季是二到四月,咱们可赶在入夏前先开垦一片土地出来试种。” 刘子岳没有意见:“冉大人安排得很好,先找人开垦土地吧。同时将府邸的修建计划也排上日程,同时动工,多给些银子,争取赶在夏季之前完工。” 他们这么几百号人总不能去了那边都住在野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