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从雕像中老者的容貌和神态以及穿着打扮,很容易让人想到一个大名鼎鼎的历史人物,那就是苏轼。
苏轼有个绰号叫做苏大胡子,意思是苏轼有一把大胡子,而雕像中的老者正是如此,一大把胡须很是茂密,另外方方正正的巾帽和非常有特『色』的襕衫都是宋代所特有的,所以看到这尊紫砂人物像的瞬间,徐景行便想到了大名鼎鼎的苏大胡子。
苏大胡子在人们的形象中是近乎于神仙一般的存在,不但文采好,字写的也好,还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好官,虽然屡遭贬斥,可苏轼在有限的主政一方的经历中却为百姓坐下不少事实。
更重要的是,苏轼的『性』情非常平和,很有人情味,有关他的趣事故事多不胜数,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人物。
另外苏轼不但在文学、书法、绘画方面成就非凡,在医学、教育、水利以及烹饪等领域也大有成就,水利方面就不用说了,大名鼎鼎的苏堤就是苏轼主持修建的;烹饪方面最为人称道的便是东坡肉。
当然,这只是苏轼一生中最出名的成就,事实上苏轼对当时的社会各领域的推进作用远大于这些名气。
这样一个人物,被人当做艺术创作的主角也就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了。
而且一般的创作者,还真刻画不出苏轼身上那种复杂且非同一般的气质,因为苏轼名气虽大,可又非常接地气,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
苏轼本人『性』格乐观,为人大气,同时又有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气质;他曾经身居高位,也曾经在偏于之地任职;是一个大名鼎鼎的书法家文学家画家,也是一个美食家和实干家,还是一个教育家和医学家。
一般人真的很难将这样一个人的全部特『性』在一件作品中刻画出来,徐景行自问也做不到。可是,这件紫砂雕像的创作者做到了,将本应休闲自在的外部环境和苏轼凝重沉思的表情结合在一起,立刻把苏轼身上那种复杂且矛盾的特质给刻画出来了。
这种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境融合在一起的创作理念是非常大胆的,做不好就是四不像,做好了,那就是传神之作。
很显然,这件紫砂雕像非常成功。
只是一般人显然无法看不透这一点,尤其是黄『毛』和黄『毛』背后的真正卖家都没看懂这一件紫砂雕像,这才让这件雕像沦落于地摊之上。
如果是识货人,拿给真正的懂行人品鉴,最少最少也能卖到六位数。
可现在,黄『毛』的报价只有六百块。
六百块,简直是在侮辱这只雕像的创作者。要知道,现在随便一个紫砂手艺人,随便制作一件同样大小的紫砂器,市场价都不止六百块。
当然,如果不是黄『毛』等人不识货,也轮不到他来捡这个漏儿。
因此他想都没想的直接交钱,反正黄『毛』也不怎么砍价。
除了这只紫砂人物像外,黄『毛』摊位上的其他物件就不怎么入他的法眼了,不是说那些物件不好,而是品相一般,价格也一般,能买,但收藏价值不是很大,转手卖掉又赚不了几个钱,所以他也就没有再出手。
此时才刚刚十点钟,还可以再逛一会儿,再一个呢,他感觉就这么一件紫砂人物像有点拿不出手去,所以跟程琳商量着再逛逛,看看能不能再捡个漏儿。
程琳自然没有意见,搂着他的胳膊一脸幸福的点点头,感觉只要跟他在一起,干什么都是甜蜜的。
两个人就那么慢慢的逛,看到有趣的物件才会停下来看一看,只是失望的时候居多,好几件看着不错的物件,一上手却是赝品,让他很是郁闷。
转了一圈发现,这市场上的古玩中,确实是赝品居多,真品率真不足百分之一,反倒是黄『毛』那边还算良心,摊子上最少有反三分之一的真品,虽然价格高,捡漏的空间不大。
程琳也有些失望,劝道:“要不就这样吧,我爷爷那个人不太讲究这些。”
“你爷爷可以不讲究,我却不能不讲究啊,”徐景行笑笑,指了指前边的一个字画店,“要不,咱们买点好的宣纸?在柯城的时候本来想买点好的开化纸,结果一忙给忘了。”
“这个可以有,”程琳连忙点头,喜欢写写画画的人,纸张消耗最大,真放开手用,一个月得不少钱呢,一般宣纸就不便宜了,好点的宣纸就更不是一般家庭能负担得起的,她爷爷每个月就要用掉两三千的宣纸,这还是一般的宣纸呢,如果用好点的,一个月一万块都打不住,所以送宣纸当礼物,再合适不过了。
当然,送宣纸,得送对才行,不同的宣纸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宣纸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人,喜欢的宣纸也不尽相同,如果对这方面的东西没有比较系统的了解,一般人还真挑不到合适的宣纸品种。
徐景行当然不怕挑不对纸,拉着程琳进入那家书画店,就看到了柜台上一沓一沓的宣纸,便直接走过去,伸手用食指的指肚在纸面上轻轻『摸』了一下,但随即皱起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