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征服者(2 / 3)

廷编户齐民的,那么以其部落置县,划乡里村落,联军也不能再攻打劫掠,

只有那些冥顽不灵起兵对抗天兵者,按既定计划讨伐攻灭,土地归大唐,人口牲畜钱帛先三分,缴获得先得一分,大唐得一分,余下一分联军各部再平分。

如何?”

“我们突厥愿意!”

“契丹同意大都督安排。”

可度者咬牙点头,“奚部听从大都督军令。”

一切就此商定,

突厥、奚、契丹,三个蕃胡都督府,一共二十四羁縻州,共出兵三万蕃骑从征,而唐军这边,主要是以安东都护府所统的两万兵马为主,幽州都督府这边也会配合。

三蕃的蕃骑,自备粮草军械,大唐这边不供应。

至于缴获,谁攻占部落俘虏人口缴获牲畜等,可以先留三分之一,剩下三分之二要上缴联军,那三分之二,大唐要先拿三分之一,剩下的最后联军一起分。

这个分也有讲究,反正就是那剩下的三分之一里,到时是要先拿出些奖励军功,抚恤伤亡,剩下的再平分。

武怀玉的这个安排,听起来还是比较霸道的,大唐又占土地还要分战利品,先分三分之一,最后三分之一还要一起分。

可奚、契丹,甚至突厥都对此没意见。

以前他们附属颉利大汗的时候,听从征召出兵,也是自备干粮,缴获的往往汗庭拿走更多。

两三万帐北山奚,十几万人口,即将被他们围猎,唐与三蕃瓜分,唐朝能占大头,其它三蕃一家起码也能分到个两三万口以及许多牲畜等,

这可是大肥羊。

自从大唐一统中原,奚契就不怎么敢再轻易大规模越境南侵了,一般也就是小规模的沿边抢掠,就连突厥这几年的南侵,其实也没占到多少便宜。

武德七年大举入侵关中,被堵在豳州,没能进入关中平原,武德八年劫掠河东,虽说歼灭唐军数万精锐,可自己也伤亡几万,得不偿失。

武德九年打到长安脚下,看似威武其实亏的更大,各路损兵折将,最后啥便宜也没讨着,灰溜溜撤兵。

而去冬野狐岭大战,颉利那更是连金狼大纛都给丢了。

军议结束。

武怀玉又召一众属吏谈了会,主要还是跟他征召的那些河北本地士族出身的参军们,

仗还没打,山北的地还在北山奚之手,可武怀玉现在直接跟这些士族门阀代表,开始谈圈地屯田的事了。

武怀玉鼓励范阳卢氏博陵崔氏范阳祖氏清河张氏等这些世家,组织随军商队,甚至是

地价便宜,战俘价格都能打折,能成片拿地,唯一要求就是得保证拿了地后要马上开始垦荒屯田,还得保证每年向官府出售多少公购粮,

这些都是帮助朝廷开发新占领地,为安东都护府、幽州都督府边防驻军们的后勤粮饷的保障。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甚至这次联军征讨北山奚,这些士族门阀豪强们,将承包许多粮草后勤供应任务,直接跟他们签订契约,

幽府也就不用更多的临时征召民夫百姓运输等。

面对着武怀玉开出来的这些让利合作条件,连卢承业、张文德这些五姓子也不由的呼吸粗重了几分。

只要他们愿意相信武怀玉,那么现在一家可以一次性拿下上千顷甚至几千顷的地,那可是十几万,几十万亩地啊,哪怕是生地,但数量太诱人。

风险是有的,毕竟是边地,现在还在北山奚手里,就算打下来后,谁能保证以后不会有奚胡经常来犯?

但利益太诱人。

不仅地价便宜,甚至还承认给他们配套搭售北山奚奴隶和牲口,这样就能直接垦荒屯田,又有前几年的税赋减免条件,

最重要的还是这些地都是大片相连的,最有利于庄园种植。

卢承业都难以拒绝,“大都督说的这些,朝廷能够准许吗?”

“你们且放心,我说的这些,都是已经请示过长安的圣人,得到圣人准许的,圣人也鼓励士族大家前往边地拓边垦荒,只要你们愿意买,现钱交易,且签下契约,承诺不圈地撂荒,每年按约定出售公购粮数,朝廷不限你们购地数量。”

不限购地数量,

这简直是任谁都无法拒绝的诱惑。

“多谢大都督,我们愿意为朝廷效力。”卢承业终究没能拒绝。

武怀玉对他微笑赞赏,朝廷当然也还是希望能够动员更多内地百姓迁移实边,可问题是普通百姓并不愿意迁移边地,哪怕朝廷有政策可以分田授地,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普通百姓没有多少风险承担能力,或者说许多愿意迁的都是没地的穷百姓,

他们迁去边地能分到地,但却没有垦荒屯田安家的基本条件,现阶段,能满足朝廷快速开发新征服地条件的,也就是那些世家豪强们。

朝廷也可以对那些愿意移边的普通百姓一些补贴帮助,甚至如无息贷款,借给耕牛种子等,但这里的补贴太多,朝廷也支持不了太大规模。

新征服的北山之地,不能荒着,时间一长,可就又成胡人的牧场了。

朝廷与士族豪强们的合作,也是双赢局面,虽说这样会让士族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