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倭国事了(2 / 3)

能够感受到的。

陈青兕跟着解释:“只是一个小小的恶趣味,听说倭国有一把神兵叫天丛云剑,就想着要回留作纪念,指不定未来能够出现在那个藏馆里,不算白来这一探……结果都是谎言罢了。”

李红清虽满不在乎,嘴角却也跟着微微翘起。

陈青兕对于刘仁轨全盘托出自己的理念想法,并不是单纯的对好友的推心置腹。

依照这个进度,要不了年余时间,围攻高句丽也能提上日程。

她对于自己丈夫的一切都异常留心,以揣摩对方用心。她知道自己这位丈夫平素工作严肃认真,少有这般表情,显然心情特别的好。

李弘尚且年少,李治也不放心将过多的权力托付。

李弘为人谦和仁儒,深得上下称道,可他处理政务也如自身性子一般,事事以仁厚为上,力避严刑,这点在武皇后看来却是极其愚蠢的。

百济这边的百姓,那真就跟牲口牛马没有什么区别。

李红清来到陈青兕的身侧,说道:“想不到你还有收集宝剑的爱好。”

站在船舰上,感受着拂面的海风,陈青兕想着此番倭国之行,心中颇为畅快。

陈青兕叫了一声。

陈青兕不但平定了百济内乱,还为他们夺取了一座巨大的银矿,还顺便将新罗那野心也一并斩断了。

李治也颇为沾沾自喜,身为皇帝,手下能够有陈青兕这样的能人,能够与之谱写一篇若汉昭烈帝与诸葛丞相,自己的父皇与房杜这样的君臣典范,那是最大的幸事。

不过……

陈青兕年纪轻轻已经做到了权势最高的大都督,既有牧守之劳,又有开疆之功,在长安还有一定的政治力量。

李治并不担心武家会坐大,步入外戚干政后尘。

刘仁轨这方面要胜过陈青兕不少,也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

武皇后轻笑:“陛下今日心情特别好哩,见陛下看着奏章都在笑,妾也忍不住跟着笑了。”

如果不是萧淑妃愚不可及,这个皇后真轮不到她。

很多事情李治是干也不是,不干也不是。

如果没有陈青兕站台,只靠义通、中臣大辉是镇不住场面的。

百济贵族与百济平民都不共一种语言,可想而知,在百济上层贵族对于百姓是什么态度。

李治听到武皇后突然发声,面对这个已经成为自己政治场上的伙伴,避免不了问道:“皇后有什么高兴的事情?”

李红清没有如爱情剧本里的那样,深情款款的堵住他的嘴,而是踢了他一脚。

“那一言为定!”

所以最好的时间是覆灭高句丽以后,天时地利人和皆在。

现在庙堂的反应参半,一部分觉得可以,一部分觉得可以等等。

刘仁轨近乎完美的处理了百济境内的秋收事宜,将朝廷的两税法落实到位。

雍州在什么地方?

关西包括京兆之地都是雍州。

武皇后先将手上的奏章逐一批阅,这是给李弘最基础的一些事务,都很简单,就跟作业一样。

李治当然清楚,新罗为何会有此改变。

在倭国的陈青兕很快得到了李治的旨意,同时也有册封新倭王的圣旨。

大唐是懂得这个分寸的,并没有盘剥彻底,至少身在大唐的百姓,是能够活成人样的。

这也是陈青兕需要的效果。

是如霍光那般?还是司马家?又或者是王莽、杨坚?

武皇后一直对陈青兕萧家女婿的身份耿耿于怀,因为萧家还有一个皇家血脉李素节。

武皇后更是知道,李治最初是将李素节当作未来大唐太子来养的,从他的封号就能看出来,雍州牧、雍王。

他走之后,刘仁轨无疑是最合适的继任人选。

你可以不遵从,但有心窃取位子的人却可以用此事来借题发挥,并且能够得到中原的支持,名正言顺的造反。

后来人想要改变这个耻辱的习惯,但是这天下从来不缺野心家。

刘仁轨摇头道:“愚蠢的扶余人,他们如此泾渭分明的将贵族与百姓分割,不正好给我们机会?”

大唐也是封建时代的一员,指望封建社会真的爱民如子,不盘剥百姓,那都是屁话。

尤其是苏定方攻打百济的时候,新罗明显有出工不出力的迹象。

刘仁轨亲自来迎。

李治和悦笑道:“这些是东宫送来的奏章,皇后帮朕看看。”

刘仁轨相比陈青兕深入民众的做法行为,他对于如何掌控士绅更有一手。

武皇后就成了唯一选择,给予武皇后一定的政治资源,让她来庇护李弘,是最佳选择。

新罗不敢公然反叛,态度难免会有影响。

法不严,令不行。

刘仁轨显然已经看出陈青兕的手段。

新罗与大唐的关系原本是极好的,但自从陈青兕的出现,在李治面前揭露了新罗的野心,唐朝对新罗的支援就不如以往那般尽心尽力了。

李治并没有给金马得过多的时间,作为大唐皇帝,他的时间还是很宝贵的。

自小备受欺凌的她,最缺安全感,她不敢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