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铁甲舰建造成功,先告诉邻居(2 / 3)

,等到庆历七年七月中旬的时候,一个相对成熟的现代化政体趋于完善。

赵骏亲自写了大宋宪法,经过政制院诸多宰相的几次商议以及稍微修改之后,达到了可以发布的地步。

“序章,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自夏商周后,分封制下华夏文明日益璀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思想文化辉煌灿烂,群星闪烁。”

“秦国一统天下,遂中华文明一统的格局就此诞生。秦国二世而亡,汉朝再次统一,七国百姓融为一体,遂有了一个统一的民族——汉族。”

“强汉击败匈奴,打通西域丝绸之路,设立西域长史府,积极与世界沟通,民族意识在此觉醒和树立。”

“后汉末年,三国鼎立,连年征战,终归于晋。又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衣冠南渡,自此有了南北朝,中国有二百余年不能一统。”

“隋文帝杨坚立隋朝,终一统天下,又二世而亡,国归于唐。”

“唐盛极而衰,天下分崩离析,乃有五代十国,后有宋太祖赵匡胤,起于军中,一统华夏,建立大宋。”

“大宋上承唐朝,下启新时代,宣于正统,立于法礼,功勋于一统分列疆土,无愧于万民百姓。”

“今燕云十六州回归,华夏故土再次统一,遂立此宪法,以立国家!”

“第一条,改大宋全称为中华公民宋帝国,大宋的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国民百姓。”

“第二条,中华公民宋帝国是赵宋皇室领导的、以大宋全体百姓为基础、以工人和农民为主体的君主专政的公众主义国家。”

“第三条,中华公民宋帝国旨在缔造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确立平等团结互助的公众民族关系。”

“第四条,各民族平等,只要加入国家国籍,则只有一个身份——中华公民。”

“第五条,中华公民宋帝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

“第六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七条,取消一切士农工商排序,取消一切非特别优待人员的优待,废除一切奴隶制度。”

“第八条,官员应该为百姓服务,一切以公众百姓的利益为主,任何损害百姓利益的官员,将严惩不贷。”

“第九条,皇室成员没有一切特权,不享受国家赡养,与百姓一样,学习读书,参加科举,参加考试,才能担任职务。”

“第十条”

七月六日,早朝结束之后,政制院内,诸多宰相每人一份,看着手中新鲜出炉的大宋宪法。

林林总总大概有一百多条,从大宋立国的法礼,再到确定国家政体主旨,然后就是各种各样的官员体制、国民义务、国土资源、法律公正之类。

总体来说,整个宪法涵盖了方方面面,政体、制度、国防、经济、教育、民族关系、社会关系等等。

其中还对皇室成员进行了各项规定。

看到第九条的时候,晏殊迟疑地扭过头看向赵骏道:“汉龙,皇室成员不享受国家赡养,宗室怕是会闹事吧?”

赵骏笑道:“只是限制了国家赡养,官家不是还有内帑吗?何况他们有手有脚的,一天天享受着国家赡养,这怕是不合适吧?南宋也有宗室做宰相,给宗室解除束缚,说不准里面也有人才。”

“唔”

晏殊觉得有道理,就点了点头。

随即过了一会儿,贾昌朝看向第十九条道:“汉龙,这条允许各地农民和工人建立农会和工会,农会和工会可以直接与地方御史司联系,会不会造成不稳定?”

“不会的,这些会社的存在意义,本身就是为了维护农民和工人的权益。”

赵骏抬起头道:“你们想想,封建社会的弊端其实就是底层百姓缺少发声的渠道,很多乡里百姓受了欺负,县衙不为他们做主,那就只能忍气吞声,甚至被害得家破人亡,如果存在一个组织能帮助他们的话,又怎么可能会造成不稳定呢?”

“就怕这种组织被有心人利用。”

范仲淹叹息道:“也许我们初衷是好的,但如果农会和工会被人控制,反而会成为压迫的工具。”

“唔”

赵骏想了想,说道:“老范点醒了我,确实很有道理。那这样,农会和工会的情况纳入皇城司、御史司考核指标里,如果出现那种地主恶霸占据了农会工会会长的职务,与当地官员、商人勾结,压迫百姓,那就得严惩不贷。”

现在大宋唯一能保证清廉和对官员监督的就是御史台和皇城司了,皇城司作为特别机构不提。

御史台作为最高级别的纠察部门,不仅级别非常高,是仅次于政制院的十六个一级部门之一,而且还是独立于官府和公检法之外的机构。

在地方上是不受地方官府约束的,一旦发现问题,直接汇报的就是汴梁御史台和大宋政制院,能够直达天听。

除此之外,御史台的人员也往往都是刚刚从科举考试当中走出来的新晋进士。

这些人年轻气盛,没有受到官场染缸洗礼,很有冲劲。

再加上御史台的下级御史只要抓到贪腐和滥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