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第五轮庆历新政(3 / 4)

“朝廷现在对科学如此重视,肯定不会苛待教育人士,我进士出身投身教育,想必直接就是校长起步,待遇不会太差的。”

“那就祝刘兄桃李满天下了。”

众人都纷纷给予祝福。

事实上没过多久,教育部就发了新通知。

对于新晋进士有愿意前往各路的,确实都是各地小学初中副校长起步,都是从七品级别,与当地县丞级别相当。

而一路高中的校长就不是新晋进士,而是从科学院选拔的一批博士,级别为正五品。

在眼下这个科学刚刚启蒙的时候,教新学的小学初中校长,文凭至少得是科举同进士,老师也得是举人,就可以知道朝廷对于教育的看重。

此刻酒楼当中。

除了几个新进进士以外,酒楼里多有商人,他们其实也很关心朝廷政策,纷纷购买报纸看起来。

邻桌就有一桌,刚好汴梁做纸的马家正在宴请做粮油生意的孟家,马家老大今年三十来岁,与孟家老大差不多年纪,正是接手家族生意的时候。

孟老大看到报纸上说朝廷开放钢铁、水泥、纺织等产业,顿时激动道:“马兄,朝廷终于允许咱们经营钢铁和水泥了。”

马老大纳闷道:“孟兄,以你们家和知院的关系,这事你还是看报纸才知道?”

汴梁商圈很多人都清楚,孟家原来不过是个中等粮商家庭,后来就是抱上了知院大腿,入股了国营商行,这才一朝发迹,挤进了最上层圈子。

孟老大摇摇头道:“知院素来刚正,我二叔也不是善于钻营的人,只知道朝廷只要让我们出力,哪怕是倾家荡产也要帮上忙,这才能得到朝廷青睐,怎么可能会被提前给内部消息呢?”

马老大敬佩道:“孟叔真乃当代孟尝君也。”

“这钢铁厂和水泥厂既然是朝廷希望大家兴办的,那咱们孟家肯定不能落后,我打算自己注册一家商行,响应朝廷号召。”

孟老大义正言辞地说道。

马老大想了想,便也说道:“孟兄敢为人先,让兄弟十分钦佩,贤兄既然有如此心情,愚弟自然也不能干看着,愿意与兄长一同作股,你看如何?”

“那感情好。”

孟老大连连点头。

其实别看已经有不少商人在打探钢铁厂和水泥厂的事情,但观望的还是居多。

钢铁厂大家都能看到利润,民间用钢需求大,未来不缺销量。

可兴办这样的厂子成本也不知道多少,普通商人肯定办不起,只有那些巨贾才有资格。

而水泥厂则是不知道未来是否有市场,是否会亏本。

不过商人做买卖本身就有风险,朝廷已经给出了水泥厂未来的发展方向,那自然也不乏愿意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很快消息出来之后,汴梁就有不少商人打算前往工商局,询问兴办这几个厂子的问题。

教育界和商界都引发了不小的地震。

而相比于不少读科学出身的进士和看重钢铁水泥的商人们来说,民间又是另外一副光景。

汴梁真正看报的其实没有多少底层百姓,看报的受众多是汴梁市民。

这些汴梁市民就跟后世北京市民一样,在当地有房产,有产业,都是小有家资,所以能够认识字,看得懂报纸,识字率也高。

可底层百姓是看不懂的,他们大部分人都不住在内城,连外城都不住,而是住在城外。

此刻城外早就已经不是当初的荒野。

这几年汴梁大兴土木,城外东西郊区,如今早就修建出大批房屋,住满了百姓。

房价最低的是东郊,东郊离城近,离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河等运河码头近,走路到码头去可谓近在咫尺,按理来说应该是最抢手的地方。

但新曹门外的房价低至一月租金不到三百文,比官府修建的公房还便宜一百多文,跟外城靠近新曹门的房租比,更是差了五倍。

朝阳门和大通门外的房租稍微贵一点,大概五百文一个月,差不多是现在码头工人两到三天左右的工资。不过与靠近朝阳门和大通门的城内房子比,还是非常便宜。

之所以东郊房租低廉,除了这些房子大多数都是朝廷修建,供给城外百姓居住的以外,最重要的,还是因为东城外死了数以万计的人。

赵骏当初处理无忧洞和鬼樊楼,还有清查整个开封的污秽,不管是贪官污吏,还是黑恶势力,纷纷抓起来关入皇城司和开封府大牢,牢中在一段时间人满为患,一间六平米的牢房里,关了十多个犯人。

然后经过皇城司的审讯,一批一批的犯人被押到东城外处决,连砍了得有大半年,东城外当时还是野荒地,一度那里的草都变成红色,那里的小山坡都变成了乱葬岗。

结果短短不过七八年时间,汴梁的城市圈开始向城外扩张,东城外的乱葬岗也被铲平,摇身一变变成了新城区,大量楼房拔地而起。

因此东郊无论从地理、环境以及离工作单位距离,都远胜西郊,可西郊的房价就是比东郊贵。

这谁说理去?

此时相比于城中正处于楼房与平房变革时代,东城外就简单许多。

犹如一个纵横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