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让子弹先飞一会儿(2 / 3)

对接,所以点点头表示明白。

赵骏又扭头看向吕夷简道:“老吕,各地御史司和路州县的公文报告怎么样了?年底能够统计好吗?”

“这方面的数据还在统计当中,不过京畿路的人口已经普查出来了,你要不要看看?”

吕夷简抬起头说到。

“看看吧。”

“给。”

“新增了多少人口?”

赵骏一边接过来一边随口问了一句。

“两万一千六百四十二户。”

“嚯。”

赵骏手一抖,差点没把公文给掉地上。

史料记载,宋仁宗宝元年间人口为1017万户,其中男丁人口达到了2059.53万人。

按照一户平均五口来计算,总人数大概在五千万左右,到宋仁宗末期,人口才增长到了1246万户,男丁人口2642万人。

但这显然只是记录了一个大概数字,因为古代不仅户籍资料难以统计,还有很多不想纳税的黑户,所以这个数字基本上只供参考,实际数字绝对不止这么多。

最典型的就是一户人家远不止五人。

宋代禁止父母在的时候分家,如果父母都没有离世或者还有一人在世,那么兄弟之间就必须继续待在户口本上。

哪怕几个兄弟都各自娶了老婆,生了子女,有一个庞大的家族,即便是这个家族有十几二十人,只要父母还在,那他们便依旧算一户,而不是各自分出几户小家庭。

另外男丁人数统计也有一定迷惑性,因为宋朝人口统计很多方面都是参考的纳税人的人数来做的统计。

而宋代只会统计15岁到60岁之间交丁税的成年男子。

当时15岁以前是不用交丁口税的,15岁以后才开始交,所以宋代就有“15成丁”的说法。而60岁就为老,老人也不需要交,自然就不会存在于纳税统计上。

甚至家中如果有一个80岁以上的老人,或者年满三十无子、父母年老无人赡养等原因都可以免除丁税,以此就不需要被税务记录在案。

因此综合种种,很容易得出,在这些官方统计之下,还隐藏着庞大没有被统计进来的人口。

庆历二年的时候,赵骏让统计部和户部一起联合做了以此人口普查,当时朝廷出台新的政策,已经比较利于人口出现,所以那个时候普查结果就已经有1200万户,总人口约7000多万。

但赵骏做梦都没有想到,今年摊丁入亩之后,光一个京畿路就忽然冒出两万多户,也就是十多万人出来。按照这个比例放在全国,得不知道冒出多少人哦。

“京畿路不大,之前的人口统计也才180多万人,主要人口也多聚集在汴梁。天子脚下,居然有这么多黑户隐藏,让人意想不到啊。”

赵骏感慨了一句,随后看向众人笑道:“不过这也说明了咱们大宋的人口资源还是很丰富的,我预计这次人口普查之后,全国即便没有一亿,至少也有八九千万了。”

“这说明了什么?”

说着他把手中刚刚扫视过的公文放在桌案上,对众人说道:“这说明了大宋已经基本具备了工业化的基础,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钱一到位,咱们就能立马开干了。”

“多久才能造出火车和轮船?”

吕夷简问出了他关心的事情,他一直想看一看不用人力就能驱动的机器。

赵骏想了想道:“明年应该可以做出个样板了吧。”

“什么样板?”

王曾也来了兴趣。

“到时候可以先建造一段从汴梁到尉氏的火车,开封四通八达,去哪都好,唯独往南没有运河,去南阳还得走陆路。”

赵骏笑道:“如果能够开通京荆火车路线,四川、湖南、广州的货物就能在湖北转运火车到开封,而不需要先通过长江到浙江,再从浙江走运河向西北来汴梁。”

“这是谋国之见啊。”

众人纷纷点头。

现在开封往西有汴河连着黄河,可以沟通陕西。

北面的运河也已经开凿,很快从河北来汴梁就不再需要先从黄河逆流一段时间,再走汴河过来。

而往东则走汴河去大名府,然后前往淮南、江苏最后流入长江。

这样全国大部分区域都能流通。

唯一的问题是从四川去汴梁,按理来说在湖北停船,然后往北来开封更近。

可因为是船运的关系,四川商人必须先到浙江,再从运河北上去汴梁,这就导致多走了一大段冤枉路。

所以如果从汴梁修一条铁路到湖北,那就方便许多。

后世张之洞之所以要修平汉铁路,其意义和原因也基本在此,为当时武汉、郑州以及北平带来极大空前繁荣。

虽然橡胶运回来后不能大规模生产蒸汽机,可带回一定橡胶原材料,造个几百上千台没什么问题。

到时候先造一小段铁轨试试,之后则举国之力开始修建铁路,希望在老登们死之前,完成他们的愿望吧。

几个宰相正说着,外面门忽然打开,一股冷风吹了进来。

政制院宰相们也不是时时刻刻在,有些宰相需要去各部巡视,有些则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