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是时候了(2 / 3)

“小人叫李诚,因排行第二,大家都唤我一声李二郎。”

李诚老老实实地回答道。

“好。”

赵骏说道:“以后你就是火器司火药监监班从九品,从今天开始,火药的配方只允许你一个人知道,其余人就算配置火药,你也必须让他们分别做工序。”

李诚先是大喜,因为这个监班虽然也就是个班长的职务,但也是入了品级,不是吏也不是匠,而是实实在在的官员,他以后也能穿青色官服了。

但他转而又为难道:“知院,这火药工序非常简单,即便把工序分开,有经验的人只要看看原料,大抵就能做得出来。万一遇到有心人,找各自制作工序的工匠问问,配料也能集齐。”

“唔。”

赵骏一想也确实是这样。

纯黑火药总共就三个原材料,比例也是固定的,即便分开出三道工序,既配硝石、硫磺、木炭各一个工艺,可工人们知道比例,分开询问一下就行。

辽国和西夏在大宋有不少探子,一旦黑火药在战场上展现出了远超以往大宋火器的能力,恐怕很快就会被敌人察觉。

除非把工匠们都关起来,不允许他们与外界接触。

想到这里,赵骏就扭头对曾公亮说道:“明仲先生,可否在东作坊开辟一个独立院落群,安置匠人和家属,由军队在外围保护,不许他们外出,但坊内自形成一个街市?”

“知院的意思是把工匠们集中起来?”

曾公亮问道。

“嗯。”

赵骏点点头:“一切物资从外面送,隔绝消息内外进出。坊内的衣食住行,都由朝廷供养,甚至还可以建立学校,让工人子女免费入读。”

这就是后世工厂模式。

七八十年代很多老工厂内部就是个独立王国,有一切设施,工人都不需要外出,还有附属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几乎包揽了工人的一切所需。

“好。”

曾公亮点点头道:“只是这所需的费用.”

“我会找蔡相批下来。”

赵骏说道。

军械用品也属于军费开支,大宋军费开支是大头,也不差这一点了。

有了赵骏的承诺,曾公亮就说道:“此事我会办妥。”

“那就有劳明仲先生了。”

赵骏点点头。

随后他又在曾公亮的带领下,视察了火器司其它地方。

由于朝廷的重视,火器司被从军器所单独拎了出来,直属于政制院,在原有的基础上被划了很多地盘。

而且还增加了不少部门,如原材料部门、研发部门、制造部门、演示部门等等。

外围甚至还有军队保护,可见政制院对火器的重视程度。

基本上有了纯度比较高的黑火药之后,未来还会对火枪、火炮进行研发,以后也能制造出更多更好的新式武器出来。

视察完了火器司,下午一点多钟回到了政制院。

上午的公务已经处理得差不多,老头们吃了午饭后,要么在休息,要么还继续在办公,政制院里静谧得像是夏日悠闲的时光。

不过最近天气不太好,阴沉沉的,像是要下雨,即便是大中午,阴云也遮蔽了天空,不似夏日那样热得让人烦闷。

回到院里,范仲淹迎了上来,赵骏知道他可能是有话对自己说,便停了收拾笔记本电脑,然后准备去后苑给孩子们上课的心思,与他一起在院子里走走。

政制院虽是大庆殿后阁,可左右各有大院,称为东西二挟,院子里还有小院落,庭中树木参天,两个人一起在回廊下慢慢笃步。

“事情已经办得差不多了,如今汴梁的黑恶势力几乎一扫而空,剩余的人全都躲到了地下去。”

范仲淹双手背负在身后,像个小老头一样说道。

赵骏点点头道:“这些人在上面的生存土壤已经清理干净,也是时候对

“你准备得怎么样?”

范仲淹问。

这些东西他布置得没赵骏那么深。

至少他没有派卧底下去。

现在对

赵骏说道:“我的人画了大量地图送上来,各个据点都已经标注清楚,关押受害者的地方也都找到。现在

“他们也在内斗?”

范仲淹惊讶。

赵骏笑道:“都被扫到

“那些受害者可怎么办啊。”

范仲淹叹息了一声。

赵骏说道:“根据我的人回报,暂时没有大事。受害者是他们的摇钱树,也是他们的人质,他们还指望风声过后再出来兴风作浪,不会立即残害旁人。但拖久了就不一定了,一旦物资紧缺得厉害,连他们自己都没什么吃的,就别说普通人。”

“他们还能坚持多久?”

“估摸着两三个月没什么问题,说是物资紧缺,实际上他们本身在去的那些人没有准备,仓促间上万人逃下去,肯定会给粮食库存造成压力。”

“你是打算等他们物资紧缺之后,再开始行事?”

范仲淹皱起眉头。

要是等到那个时候,那

“哪能啊。”

赵骏叹息道:“你知道在我们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