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三易回河(3 / 3)

才勉强恢复。”

听到他的话,所有人回想起了前年澶州大决,东京汴梁被淹没的场景,都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那是他们一辈子都不想回忆的事情。

现在听到赵骏再次提起,他们才知道这一次改道给后来造成了多大影响。

不过如今还没有出现三易回河,那是否说明还有回转的余地?

晏殊立即问道:“假如说,我是说假如要是在三易回河之前,还有办法治理黄河吗?”

“那肯定是有的。”

赵骏笑道:“贾朝昌就提出过办法,景祐元年黄河改道,趁着故道断流,把故道的泥沙给清理掉,再改回来就行了。”

“这个办法?”

范仲淹曾经修过捍海堰以及苏州数条泛滥的河流,对治河算是比较有经验,惊讶道:“会不会消耗颇多?”

“是的。”

赵骏点点头道:“这个方案是比较合理正确的方案,但工程量实在是太大,损耗的人力物力也多,宋朝刚刚和西夏打完仗,又被辽国威胁着重熙增币,严重加剧了财政负担,哪还有钱修河,结果就是一直拖着,黄河就越来越泛滥,最终选择了李仲昌的六塔河方案。”

“六塔河方案?”

“六塔河方案是指挖条小河道连通横陇和商胡的水道,这条小河道后来被叫做六塔河,将北流河水引入水流量已经不大了的横陇道,借此拓宽横陇道并冲刷河道的泥沙,另一方面通过这样泄水,减缓北流水势降低河北灾情,待时机成熟,封闭商胡口,河水重新回归横陇道。”

“听起来这个方案的消耗倒是不大。”

“是不大,问题是六塔河这么条小河根本不可能承受得了黄河那么大的水流量。李仲昌也是脑子有病,想出这么个馊主意,富弼和文彦博俩脑残还支持他,结果堵塞河口之后,商胡口堤坝当晚就被冲开,河水重新填入商胡河道,堤坝上没来得及走的兵丁民夫被大量淹死,回河失败。”

“那这样一来,黄河的事情,岂不是一个死局?”

吕夷简喃喃自语。

赵骏听到了他的话,说道:“那倒也不是,当时其实是有上中下三策,上策是贾朝昌的方案,下策是李仲昌的方案,还有个中策还算靠谱。”

“什么中策?”

“刚才不是说了那个李垂吗?李垂虽然屁股比较歪,考虑的是国防和边寇问题,但目光还是比较长远,早就分析出黄河可能会改道,提出的方案也勉强说得过去。”

“《导河形胜书》!”

众人互相对视,几乎异口同声地说了出来。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