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九章:诏书和李靖的转变(1 / 3)

段鹏进入城门,看着等候的李孝恭和李靖翻了一个大大的白眼,随后叹了一口气行礼道:

“见过赵郡王殿下。”

李孝恭哈哈一笑,拱拱手摸了摸肚子:

“免礼,免礼。”

段鹏看都没看一眼李靖,凑到李孝恭面前低声说道:

“殿下,有诏令,有军令。”

李孝恭挑挑眉,这是不方便外传啊,指了指城内说道:

“先回府,先回府。”

李靖咧咧嘴,还不理我,身边连匹马都没有,看来路上受了点苦,心里有点气正常,正常。

三人一路回了城主府,进入正厅没急着坐下,段鹏直接来到了高台之上从怀里掏出一个竹筒。

随后递到李孝恭面前,李孝恭想要接过,但是段鹏却收了回来,然后再递过去。

只是让你看看,没让你拿走的意思,李孝恭查看了一下封泥之后点点头。

段鹏这才一拧竹筒,从里面拿出了几份命令,先是拿出了一份诏书:

“山南道招慰大使、山南道大行台尚书右仆射、夔州总管府总管、赵郡王李孝恭。

夔州行军总管、夔州总管府长史、晋王府勋二府中郎将、开国三原郡公李靖听诏。”

两人连忙面色郑重,恭敬的站好行礼:

“臣,接诏!”

段鹏点点头,这才展开诏书念了起来:

“门下:

朕惟治世以文,戡乱以武,而军帅戎将实朝廷之砥柱,国家之干城也。

晋王者文武兼全,功勋彪炳,实乃大唐之战神也。

今南人萧铣不服王化,命中书令,河东道大行台尚书令,河北道大行台尚书令,上柱国,光禄大夫,镇军大将军,左右武卫大将军晋王王行道任平南主帅一职。

大江以南并山南道、荆襄道、淮南道军政一委焉,诸事可不过朝廷,一己唯任,主者施行。

武德四年正月二十五日。

中书令驸马都尉大唐晋王王行道,宣。

兼中书侍郎齐州开国公房玄龄,奉。

中书舍人马周,行。

侍中,阙。

侍中……萧瑀,侍中……臣叔达等言。

诏书如右,请奉。

诏付外施行,谨言。

武德四年正月二十六日。

制可。

中书令……王行道受。

尚书右仆射……裴寂主封。

尚书令,阙。

太子……李建成。

天策上将、尚书令……李世民。

开府仪同三司……裴寂。

礼部尚书……唐俭。

民部尚书……郑善果。

刑部尚书……窦诞。

…………

告临晋王行道,奉被。

诏书如右,符到奉行。

主事,房玄龄。

主封,裴寂。

令史,萧瑀。

武德四年正月初二十六日下。”

这个时候的诏书样式很多,但是可没有什么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从右往左,中书省先起草诏书,然后交给门下省审核,接着到皇帝手里看看行不行,如果可以就“制可”。

最后才交给尚书省去执行。

而如果封爵位的话,具体办事的是尚书省吏部下属的主爵司。

王运封的是职位,而且为他办事的是一位中书侍郎和两位丞相。

中间有很多的三省官员的签押,这个在诏书里一般是不太正常的。

一般也就是为皇室之人封爵的时候才会有这么多人签押,因为如果这人气日后出事是要担责任的。

而两人听完了以后久久不能回神,一份把半壁江山交给王运的诏书,满朝文武一个不缺竟然全都在上面签了押。

所以不管他们是随大流,还是巴结王运什么什么的,签了这封诏书就说明他们对王运是抱有一定信任的。

当然最大的原因还是随大流,这么多人签了,自己不签不是得罪王运了嘛。

而且这么多人签了,有句话说的好,法不责众嘛。

段鹏看着愣神的两人轻咳了一声,两人回过神后连忙行礼:

“臣,领诏!”

段鹏把诏书递给李孝恭,等李孝恭恭敬的递给李靖之后段鹏又拿起了一份帅令:

“李孝恭、李靖听令!”

“末将在。”

“任李孝恭兼任荆湘道行军总管,李靖兼任行军长史,统辖通、万、忠、归……等十二总管。

平定巴蜀后方,操练水军一万,广造战船,整军备战,等候命令,南下平梁!”

“末将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