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八章:没什么人不可以抓(2 / 3)

他还能偷偷懒。

“臣领诏。”

众人都坐下之后,李渊开口问向王运:

“晋王,改建的事物是你提出,现如今忙的如何了?”

王运想要起身行礼,但…算了,起身坐下,起身坐下的光累人,所以只是拱拱手说道:

“回陛下,臣以为直接大规模不太好,毕竟此乃是关乎百姓的民生大计。

故而现在只是在试验阶段,臣把地点放在了蓝田县的玉山乡,总共建十个庄子共五百户的人家。”

接着王运把他定的底层制度,还有准备要干的事情说了一遍,然后继续说道:

“百姓民居改建事物,此不能由朝廷来一力承担,不然耗费太大了。”

众人都是认同的点点头。

“而且臣认为不光是要改建民居,田地河渠也应当疏通一下,稍微修缮一番,建些水车什么的。

所以朝廷一力承担的话,耗费那可就太大了,所以还是得由朝廷花些必须花的钱,剩下的百姓自己出力。

近两年我大唐北方应当是没有什么战事,所以臣就想着能不能免除一些改建地方的劳役。

但是这样一来百姓就需要管控,而且不是一般的管控,需要有懂得改建之人去指挥做事。

今年先做试点看看情况,如果情况良好,明年我们再铺向整个关中,后续几年铺向天下。

所以臣想着这次左右武卫将士立功的颇多,是否能够调遣一些有功将士过来在今年培训一番。

等明年的时候,就让他们前往各自的乡里担任庄长、里正什么的,更好做事。

而且朝廷没有那么多的工匠,臣想着能不能去各大家借用一些工匠。”

众臣纷纷都是点头议论了起来,在他们看来王运的这一套办法很不错。

不急功冒进,先是试验看看小规模的情况,这很好。

对于世家来说,改建铺的越开,煤炭的生意自然就越好。

而对于大唐来说,这么一做能够更好的收拢民心,让大唐更加的强大。

现如今的官员,经过几百年的门阀时代,其实对于民心看的不是很重。

但也都是学识渊博的读书人,民心的重要性都还是知道的。

而且安排左右武卫将士去各地,这个应该不光是改建需要,还是为了李渊后续裁军所准备的。

李渊想要裁军削权,这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的事情,开国一统都快结束了,可不得削权嘛。

等到南边平定下来之后,估计是会直接提上日程,也就是明后年的事情。

至于什么皇权下乡的说法,他们并没有想到这一点。

因为在他们看来,王运自己就是个最大的世家头子,打击其他的世家还好说,全面打击不太可能。

最大的可能除了准备裁军,安排人手更好做生意以外,还有把他的手伸向民间,增加太原王氏的实力吧。

李渊也是想到了这一点,不过他并不这么想,他准备找个时间和王运好好谈谈,这事不急。

至于其他方面,他和众臣的看法一样,他也觉得王运是为裁军做准备,这让他的心里老怀大慰啊!

“既然行道你有这般详细的计划,那此事你就放手施为吧,若无大事不必禀报于朕,各府衙全力配合,不可懈怠。”

一句话,事情交给王运他放心。

众臣全都起身行礼:“臣等领诏。”

等众人全都坐下了之后,没急着讨论下一件事情,而是依旧说起了改建的事物。

这次主要是马周说,王运在旁边补充两句,众臣都听着。

这个主要是让朝堂诸公对于此事有一个详细的心里概念,还有谁需要参与其中,谁不需要多管什么的。

正常议事基本就是这么个情况,春祭没说的原因是已经商谈过了,只是王运不清楚而已。

这个时候的朝堂官场还是相当的干练,基本都是干实事的人,虽有拖沓,但是不多。

秦汉时期那是相当的果断,就算有政斗,一般也不会太过的耽误做事。

宋明时期那就真的是拖泥带水,一件事没有几个月谈不完,一场政斗弯弯绕绕的阴谋诡计没完没了。

隋唐正好是一个过度时期,这个时候的文人,虽然谈不上上马为将,下马为相,但是上马还是能厮杀的。

整个天下普遍都是有骨气,有血气,国的一切基础都是来自于民,民强大了,国那就弱不了。

所以众臣还是比较干脆的,了解了差不多两刻钟之后就停了下来,开始商谈下一项事物。

兵部尚书的人选商议,王运直接缩了起来,你们谈你们的,跟我没有太大的关系。

而情况与他猜测的也差不多,谈了半天也没有商谈出一个合格的人选。

这件事放在了最后一件,而且李渊的口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