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采薇一觉睡醒正好是午时,杨三姐已经做好了饭菜,扬大郎杨二郎回来后也和林长健一起刷好了下午要用的黑夹子。
黄牛在草地上悠闲的吃草,后座平车停放在门口。
该是杨三姐怕吵醒她,买回来的东西都还放在车上。
余采薇过去翻了翻,只把硝石给拿了下来。
早想试试被穿越大军用烂的情节了。
打一盆水进山洞,但是遇到了点问题。
家里都是木盆木桶,盆里中间在放在装水容器不能是木质,不然温度渗透的慢,中间盆里的水很难结冰,而外面一层的硝石水结冰是不能吃的。
空间里不缺容器,塑料盆钢盆什么的都能做,可小东西能拿出来,大点的东西拿出来总会被问东问西。
思索了好一会,余采薇出去拿了陶瓷盆装水,在放进木盆里。
准备加入白色的硝石块时,三个大的进了山洞。
扬大郎说:“我们来看看娘是咋用硝石制冰的。”
余采薇拿起硝石往木盆里放:“很简单,把硝石放进木盆里融化后搅拌均匀,大概半个时辰就能结冰。”
杨二郎蹲在木盆边上,好奇的问:“娘为什么要在中间放瓷盆?”
余采薇通俗的解释:“硝石溶于水要吸热,制冷需要两个容器,大盆加入硝石进行降温,小盆才会慢慢结冰,等结冰了以后,大盆里的硝石会重新出现,把它刮下来以后还可以继续制冰。”
杨二郎似懂非懂,惊叹说:“这太太神奇了。”
余采薇微微一笑:“记住这个比例,一盆水差不多放五斤硝石,大盆里的水要比小盆里的水稍微高一点,咱们家没有大点的瓷盆,以后中间容器可以放稍微大点的。”
杨三姐说:“那我出去给娘拿个小一点的木盆。”
余采薇叫住她:“不行,中间容器传感度比较快点的才可以,木盆传感太慢,一般都是用铜盆、陶盆什么的。”
铜盆太贵,那是制作铜钱的原材料,村里一般不会出现这种东西。
所以余采薇只是告诉他们原理,容器只有陶器或者瓷器才是最受用的。
余采薇想起来了什么,又叮嘱说:“外面大盆结出来的冰别吃,也得告诉四郎一声。”
杨二郎问:“为啥?”
余采薇解释:“硝石本无毒,但是吃多了,或者长期吃,对身体多多少少有些伤害,以后制冰吃的话,陶盆里的水也尽量用凉白开。”
三个孩子像个好奇宝宝,问东问西的,余采薇一直很耐心给他们讲解做法和吃法。
等盆里的硝石融化后,余采薇这才站起来拍了拍手上残留的硝石粉:“好了,等一个时辰后再看吧,先出去吃饭。”
杨三姐说:“我去叫四郎回来。”
余采薇出去时,想叫林长健一起来吃的,却发现他已经不在溪边。
想来是知道她们家快吃午饭,不好意思在留下来,一声招呼没打先回去了。
杨三姐中午做了黑夹子,炒青菜,还拌了份凉皮当配菜,这段时间看着她做菜跟着学,闻着味道,手艺长了不止一星半点。
“大郎娘准备吃饭呢?”
里正双手别在背后,迈着矫健的步伐走了过来。
扬大郎忙不迭给他搬了个木根凳,很有礼数的说:“里正阿翁您坐。”
里正摆摆手:“我就不坐了,听说你们家收黑夹子是吗?”
余采薇走上前:“大郎二郎每天在镇上来回送货,家里忙不过来,请了几个人帮忙。”
里正当然是乐的余采薇带着村民赚钱糊口,可同时让他头疼的事情也来了,今天上午不少村民找到了他,都希望能一起去捉黑夹子卖给余采薇。
“我知道你这里找了人专门去捉黑夹子,收也只收他们的,大郎娘啊,我有个不情之请,不知道你能不能答应。”
“里正叔你说说看,我力所能及的话会答应。”
“是这样,现在给你们捉黑夹子的一共六人,一文钱三斤。我问过他们,一天大概没人能捉二百斤,能赚六十多文钱。能不能把人数在增加一点,如果你要不了那么多黑夹子,就一人只收一百斤咋样?”
说着,里正的脸色开始难为情:“我本不该插手你们找人干活的事情,村里有些孤寡人家实在是困难,我这挖水渠也带不上全村的人,他们实在找不到活路,所以请我来找你商量商量。”
据余采薇所知,昨天卖黑夹子的六个人差不多都拿到了百文钱,来来回回送好几趟,估计带着家人一起捉了。
怎么可能只有二百斤,想来是没有对里正说实话,藏着掖着了。
昨天傍晚她还听到有人送黑夹子时说晚上回去要做地笼抓,今天只会更多。
余采薇一来不想薄了里正面子,在村里生活,和地位最高的人交好准没错。二来原主活着时,里正看她可怜,也是照拂过一二的。
再者,如果自己力所能及的话,拉扯一把真正快要饿死的人,她也不会推辞。
算不上多有爱心,只是出于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看到有些人食不果腹,做不到无动于衷。
余采薇没想太久就给了里正答案:“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