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斤多重的草鱼切块,用油煎至两面金黄,加入葱姜蒜干辣椒爆香倒入鱼块,加入适量生抽、老抽、料酒和白糖调味,再加入适量清水慢慢焖煮。
锅里汤汁被吸收了一半后,加入胡椒粉,鸡精,十三香,盐再次调味。
余采薇把空间里几个畸形西红柿给拿了出来,小心切开后,种子全部留下来放在纱布里轻轻搓洗,只留下半熟不熟的种子放在一块布上等晒干。
明年种植的话不知道能不能发芽,但这些种子太珍贵,总是要试一试的。
锅里倒油,鸡蛋炒嫩装出,在加点油烧热炒西红柿,倒入炒好嫩鸡蛋,加少许白糖,生抽,盐,一盘简单的西红柿炒鸡蛋好了。
另外,她又做了个青菜蛋花汤。
青菜先烫好,油锅葱花爆香,加水,加少许鸡精,盐,锅开加一个鸡蛋花,最后倒入青菜。
几个孩子没有吃过西红柿,但是尝起来口感特别好,酸甜适中,鸡蛋裹着汤汁嫩滑爽口极了。
杨二郎问:“娘,这是啥啊?”
余采薇又开始编瞎话:“西红柿,也叫番茄。”
杨二郎追问:“哪来的?”
余采薇最怕就是拿出空间东西被追问,每次解释她都觉得别口:“山里看到的。”
杨三姐疑惑:“娘什么时候进山了?”
余采薇扶额:“下午睡醒在山里小转了一会,没走的太远,想着能不能找点蕈和耳子当配菜。”
扬大郎也很好奇:“以前咋没看过西红柿?”
要是能看到就奇了怪了,西红柿和辣椒都是明朝时才入中国,这个时代的发展进程在唐末宋初左右,很多东西和中国古代都很相似,能出现小龙虾已经不易。
余采薇心虚的低头给杨四郎夹菜:“这东西很少,平时不常见,我刚刚做的时候留了点种子,等晒干收起来,明年看看能不能出苗自家里种。”
杨四郎天真的说:“娘最厉害了,不光能在山里发现辣椒,还能发现西红柿,娘,你能发现冰吗?好热哦。”
余采薇的嘴角不自觉抽搐。
杨二郎用手敲了下杨四郎的额头,没用太大力道,嫌弃的说:“笨蛋,冰是山里长出来的吗?”
杨四郎抱着脑袋不高兴,软萌软萌的冲余采薇告状:“娘你能不能管管二哥,他老打我。”
余采薇嗤笑,把刚挑好刺的鱼肉也夹给杨四郎:“赶紧吃饭,你二哥和你闹着玩呢。”
杨四郎哼了一声,拿起筷子嘀咕说:“二哥最坏,三姐也坏,就娘和大哥好。”
杨三姐指着自己鼻子问:“还有我的事?”
杨四郎撇了撇嘴:“你和二哥都会动不动打我。”
这话还真是,扬大郎是长子,一家人的希望,被原主教的性子沉稳内敛有担当,平时杨四郎调皮,他最多是动嘴教育,鲜少会动手。
杨二郎性子冲动易怒,杨三姐虽然贤惠柔顺,可天天带杨四郎难免多操心,要动手的时候,都是他们两个来。
余采薇想了想,说道:“要吃冰也不是不行,大郎,你明天买些硝石和牛奶回来,我给你们做冷饮吃。”
扬大郎意外问:“娘会硝石制冰?”
余采薇点头:“嗯,以前在书籍中看过硝石制冰的方法,比列一比三,可以反复使用,你买个三五斤的,顺便在买些瓜果,夏天家里吃着解解暑。”
扬大郎说:“硝石可不便宜,不过要是能反复使用也就没什么了,明天我带回来。”
杨四郎这下高兴了,拍着小手说:“好耶,有冰吃了。”
杨二郎睨了他一眼:“就知道吃,晚上是不是还在铁柱家吃蛇羹了!”
杨四郎冲他吐舌头,转而对余采薇说道:“娘,蛇羹没有你做的鱼好吃,我还要吃鱼。”
余采薇宠爱道:“娘给你挑鱼刺。”
余采薇专门给他夹鱼肚子的鱼段,这一块肉有点油腻不太好吃,但是细小的刺没有,只需要把大刺挑了就行。
吃了饭,锅碗瓢盆留给两兄弟去处理,余采薇和杨三姐先回山洞洗澡。
等山洞熏过了艾草,一家人才进去睡觉。
余采薇没眯多大一会就得起来,子时她得教孙春喜和陈香两人怎么做和面做凉皮。
两人第一天正式干活,子时不到就来了。
手把手教她们和面,醒面,洗面,过滤,接下来做成品凉皮就不用教了,杨三姐白天已经把她们教会。
后半夜余采薇没在睡,等着沉淀面粉水时,正好带着两人去溪边洗黑夹子。
灶台边有火光照明,到了溪边只能借着月色,要是那天月亮不出来,她们就得摸黑。
早上她会在叮嘱扬大郎买两个灯笼回来,缺少的东西,她也是一点一点的在凑。
孙春喜刷黑夹子最快,捏着黑夹子背部,拿着刷子在爪子和尾巴来回刷两遍就扔进背篓,最后把整个背篓放在溪水里涮一涮。
余采薇怕她只顾着快洗不干净,检查一遍发现一点问题没有,有些人天生干活就是这么利索。
孙春喜见余采薇检查自己洗的黑夹子,不放心的问:“咋样?我这么洗成不?”
余采薇说:“成,挺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