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9章 黄河水患的根本原因(3 / 3)

可永乐年间因为迁都之事,加宽运河,不仅是用水量激增,更重要的是需要通过黄河实现漕船北上。

之后历代,为了保证漕运,都选择兴修河堤,特别是弘治朝在黄河北岸兴修河堤,直接把黄水挡向南方,导致黄水夺淮入海。

之后为了漕运,屡屡大兴河工,其实就黄河入海口屡次变化看,善待以为,在善贷入海或是黄河入海的最佳位置。

可惜,若黄河到了山东入海,则运河断于徐淮,整条运河就会失效。

故而,朝廷一直想法设法维持现有黄河河道。

只是你们也看到了,黄河泥沙淤堵根本无法解决,决口改道才是顺应天时。

但是,朝廷却承担不起改道的后果,故而只能不选的兴河工,维持现在河道。

结果你们也就能想到了,岁岁示警,岁岁泛滥。”

“你的意思我好像懂了。”

冯保微微张大嘴巴,他现在明白魏广德为什么看出不妥却不肯主动说,只能一个劲推动改海路的原因了。

其实,历朝历代虽然都在治水,但此治水和不同于彼治水,都是不同的。

明朝中后期治水,目的就是保持黄河现有河道,几乎是死命令。

而前朝治水,则是只管河堤。

至于决口改道,那就由他改,改道完成后再新的黄河河道上再修新河堤用于日常治水。

这里面差别是很大的,因为地势的变化,虽然洪灾会损失很大,可毕竟是一次性。

当黄河选择改道后,必然是一条新的,适合黄河流动的河道。

而且,这条河道可以维持很长一段时间不至于淤堵,时间可能是几十年,也可能是上百年。

当下次淤堵时,按照黄河的河性,自然是再次改道,寻找合适的河道流入大海。

而大明现在的治水,其实就是在以人力逆天改命,强行人为干预黄河河道。

结果显而易见,大明要付出巨大的成本,但是结果却未必如人意。

魏广德一开始当然看不出来,可黄河之事太大,他也不得不思考解决之法。

他翻阅古籍,了解了黄河数次改道的特点,最后才得出这样的结论。

明清时期黄河水患的根源,其实就是大运河。

从黄河入海口数次变化来看,除了夺淮入海这次,黄河大部分入海口都在山东等北方,甚至曾经出现在天津附近。

正是注意到这点,才让魏广德有些迷信的认为,黄河水患或许只能让黄水北走,才能缓解。

但是能让黄河改道吗?

除非不要运河了,否则大明根本不可能接受这样的结果。

“那....”

张居正张开口,却没有接着往下说,最后叹气道:“我们还是私下再聊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