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就能比原装货强。
李成梁看着一队队士卒进城,后面则是一辆辆马车,拖着各自物资,他似乎已经意识到马车的重要性了。
叫来书吏,李成梁开口就说道:“你立即草拟一封文书递兵部,就说我军现在对后勤极度依赖,需要朝廷准备装载量更大更灵活的马车,最后四轮那种。”
“四轮马车?”
书吏愣了愣,他好像还没听说过有四个轮子的马车存在。
“你照着写就是了,京城应该有人知道。”
李成梁不耐烦的挥挥手,让他下去马上草拟公文。
四轮马车,其实在古代中国确实稀奇,倒不是没人想到,而是中国的地形决定了貌似用不上。
欧洲有百分之六十是平原地形,尤其西欧几乎都是一马平川的大地,非常适合四轮马车行驶。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 。请牢记。 所以在十三世纪欧洲人找到了四轮马车的转向难题,四轮马车才开始在欧洲大行其道。
实际上在十二世纪前,欧洲也只有两轮马车。
而欧洲人解决四轮马车转向的办法,其实也确实很有创造性,简单说就是他们的四轮马车其实就是把两个两轮马车连接在一起,这样前面的一组车轮就成了转向轮,让马车可以自由转向,适应不同的道路。
而中国的四轮车也有,但是不多,也多是用黄牛牵引,靠黄牛蛮力转向。
这么麻烦,自然使用范围就比较窄,久而久之也就不常见了。
中国地形复杂,古代交通条件也很差,所谓大路不过是弯弯曲曲、高低不平的黄土路,两轮马车通行都较为困难,四轮马车更是难行,非常不实用。
或许也只有大秦的直道可以满足四轮马车的需要,可惜直道在汉朝就基本荒废了。
中国除了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平原较多以外,其他地区地形复杂,丘陵、山地、高原、沙漠、戈壁甚至沼泽、湿地众多,这些连两轮马车也过不去,自然不会有四轮马车了。
而四轮马车和两辆马车的比较,差别也主要就是在载重量和舒适度上的差别。
两轮马车结构简单,通常由两个轮子和车辕组成,适合在平坦或较为平坦的道路上行驶。
两轮马车在转弯时相对灵活,适合短途运输和轻载货物,不过装载量相对较小,通常一匹健康的成年马在平坦的路面上拉动农村常见的两轮马车,其装载量可以达到1000公斤。
四轮马车结构复杂,包括转向架和四个轮子。
虽然车厢更大,装载量更多,但其长度较长,操作复杂,适合在较为平坦的道路上行驶。
四轮马车在复杂地形上的操作难度较大,且需要更多的牲畜来牵引,也是限制四轮马车使用的原因之一。
但是四轮马车的设计使得车厢长度可以达到两轮车厢的2倍以上,载货量也更多,且行驶更加平稳。
拿破仑远征俄国时期,辎重部队主要使用普通四轮马车和孔图瓦四轮轻型马车,普通四轮马车载重约30公担也就是3吨,而孔图瓦四轮轻型马车的载重量也超过1.2吨。
而在中国,最大的两轮马车载重量大约在1.8吨,需要9匹马拉载,还有7匹马的马车可以装载1.5吨的货物,这已经是两轮马车的转载极限了。
李成梁手里的马车,因为道路原因,每辆车也不过只能拉约一吨的东西,实际上应该就是七八石,在遇到坡度稍大的地方,还需要增加马匹数量或者用士兵推车的方式行进。
总之,他已经感觉到现在大明的马车,似乎已经限制了明军的进攻速度。
从这次追击战开始,罗汝芳和沐昌祚已经调动了他们能调动的所有骡马,但后勤依旧得不到保障。
这就让李成梁开始思考解决办法,而其中之一就是和魏广德闲聊时知道,在壕镜存在的四轮马车。
明朝那些人,对于壕镜这里出现的四轮马车其实并不上心,只是惊叹车厢之大和乘坐舒适,并没有考虑到军事需要。
即便是俞大猷,在没有亲自带兵作战感受到后勤辎重运输困难的时候,也不曾想到。
或许戚继光见到以后,会有别的想法,可他虽然在广东也剿过倭,但多是在潮州等地,却没有去过壕镜,自然没有见过。
之所以说四轮马车提到戚继光或许会感兴趣,自然也是因为戚继光大力发展的战车营。
为什么是偏厢车,可不就是为了减重,实际上戚继光的车营大多都是两轮车,辎营有一些四轮车,但转向依旧是难题,也即是靠马力和人力强行转向。
这样的战车,自然行动路线就有颇多限制。
戚继光知道这点,苦于没有解决办法,所以他如果看到壕镜的四轮马车肯定会有很大的兴趣将其引进大明。
魏广德,自然也不知道这个时候的明军已经被后勤运输所困扰,只是和李成梁说起各地事时,当做新鲜事儿告诉李成梁。
在他眼里,反正都是马车,两轮和四轮,貌似区别也不会很大。
李成梁相信,这份公文递到兵部以后,魏广德一定会看到,进而想到壕镜那边的四轮马车。
虽然他在缅甸赶不上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