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5章 撤(2 / 3)

那信使跪在地上,向莽应龙汇报情况。

原来,莽应里退到潞江城,只一天时间安排好潞江城防御就带着数千精锐启程,打算尽快赶回王都东吁城支援。

他还想着,虽然潞江城的兵马不能多带,但沿途还是可以收拢守军,怎么也能凑出几千上万人。

明军虽然在南方进攻犀利,但据报兵马不过万人。

也就是这次东征调集了国内兵马太多,国内各地本来就缺兵少将,才让这路明军钻了空子,否则哪里还需要他急急忙忙南下救援。

莽应里也是莽撞,以为明军不会太多,毕竟在他看来,大部分明军应该都聚集在施甸和保山城那里,阻击缅军主力东征才对。

这里的明军,虽然不知道是哪路的,但想来应该人不多。

于是在知道木邦城被明军占领以后,他直接带着几千兵马就冲上去了,打算一鼓作气把城夺回来。

结果自然很悲催,缅军本来兵马就比明军少,还一路攻杀。

虽然一开始把李如松吓了一跳,明军毕竟没准备,谁知道刚占下城池就有缅军来夺城。

但是前方稍微稳住阵线后,李如松亲自观阵发现缅军兵力就几千人,还没他带的人多,当即就不怕了,直接带着家丁骑兵冲了上去。

只来回冲了两次,缅军直接就被明军的骑兵打崩了。

要不是亲兵护着,莽应里怕是直接就交代在这里了。

之后,缅军后退扎营,但明军已经看出这路敌军的虚实,于是由守转攻主动攻击缅军营寨,让莽应里不得不连连后退,狼狈不堪。

到这程度,他自然知道不能就后退了,再退就到汉龙关了。

到时候一旦两路明军合击,自己这边怕是又被包围的可能。

实际上,这时候莽应里心里是慌的,因为不知道这股明军来路,听对方口音不像是云南明军。

是的,云南和缅甸的联系紧密,缅军中自然有懂云南土话的。

听不懂,自然就不是云南明军了。

可这就让他更担心了,那就是东吁城已经丢了,这股明军就是从南面打过来的。

虽然觉得有些匪夷所思,但现在莽应里心里还就只有这一个解释才能把面前一切解释的通,否则南面怎么会出现明军。

按照他派人从周围收集到的消息,没发现云南孟定府的守军有出动的迹象。

是的,孟定府也有缅甸安插的探子,打探明军的动作。

这也就是李成梁、沐昌祚一开始就担心的那样,缅甸对云南的野心不是一朝一夕才有的,而是早就打了主意,做了不少的准备。

这些准备,不仅有悄悄游说一些地方势力较大的土司,还有安插探子在明军军营附近,打探明军虚实。

孟定府兵马没动,那这股明军自然就不是云南的兵。

好吧,莽应里能想到的,就是来自那支海上的明军了。

他是真没想到,李成梁敢把主力,好几万人秘密调进孟定府隐藏起来。

而整个过程,包括明军西进到木邦城的一路,凡是遇到的百姓,此时全部都被圈在军营里,作为临时征发的民夫,帮着大军搬运物资。

这种情况,其实辽东也时有发生。

大军出动为了隐蔽,不会放过路上遇到的任何人。

或是直接杀掉,或是抓起来带走,仗打完了才放回。

莽应里产生了误判就很要命了,直接让莽应龙也跟着误判。

是的,他把他的判断也告诉了父亲莽应龙。

而且,他还为此找到了理由。

此时,莽应龙就在考虑莽应里的猜测,那就是南路明军可能兵分两路,一路突袭东吁城,而另一路绕城直奔木邦,想要把他们包围在滇西。

而东吁城那边没有收到全部情报,可能信使被明军主抓了,反正就是东吁城那边低估了明军的兵力。

想想,几千人就敢跨海奔袭,怎么可能。

莽应龙愣愣的坐在王座上,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

走到旁边悬挂的一副简陋地图前面,莽应龙仔细推敲莽应里的判断。

是了,明军一开始怕是就设好陷阱让他们往里跳,引诱他们东进,但是在即将进入平原的地方堵住他们。

然后,南路明军疯狂推进,意图占领木邦和孟密,这样就可以把他的几十万大军包围在滇西。

虽然,他猜测出了岔子,但大抵上就是李成梁的想法。

现在要想跳出明军的包围圈,看样子只有沿着来路,走潞江城,腾冲、盈江等地,退出南牙关,走孟养,绕一大圈回缅甸去了。

毕竟,那里才是他的根。

若是缅甸丢了,他这几十万大军才是顷刻间灰飞烟灭。

无根之萍,那里还能维持。

莽应龙没想到,让他打了这么多年的仗,这次居然会输的如此之惨。

是的。

惨。

从一开始布置,他就输了李成梁一筹,之后看似风光无比,但实际上却处处被明军牵着鼻子走。

那些胜利,貌似就是李成梁为他设下的陷阱,而他还不自知。

不能等了。

莽应龙终于下定了决心,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