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3章 大同(2 / 3)

将被擒全军溃败也是有的,比如唐代虎牢关之战,窦建德轻骑出阵负伤被擒,十五万大军顿时崩溃。

他在河北经营多年,轻徭薄赋,被认为是可以和李渊,王世充争天下者,结果一战就覆灭了。

窦建德倒不是出来斗将,他只是打算和李世民辩论,结果被李唐轻骑突进围住活捉。

其实仗到了宋朝的时候,战略和战术的指挥能力已经得到武将高度重视。

战略,自然是朝廷的调兵遣将上,战术则是对垒军阵的布置,不同的军阵有不同的打法。

只不过宋朝使用非常僵硬,甚至出现朝廷选择战术,安排军阵布置的打法,结果就是因为不灵活,被对方针对,所以常常吃到败仗。

但是,即便如此,宋朝的大臣们还是乐此不疲,喜欢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马芳不玩虚的,或许他单挑其实未必有多强,所以更在乎士卒的训练。

其实,同时代的武将里,或许也只有俞大猷年轻的时候有这个能力,可以出来单挑,不惧敌将,但俞大猷一生经历也从未在阵前这么干过。

好吧,俞大猷据说最成功的一次斗将,应该就是跑去挑战少林寺。

像戚继光、李成梁这些,单挑功夫显然都是不及格的,所以他们都是练兵的好手。

这边,马芳已经看过魏广德的书信,眉头登时就舒展开来。

其实,马芳这些天也是愁眉不展,因为总督霍翼霍大人被那帮平阳商人说服了,上奏朝廷在大同开马市。

好吧,贡市已经不能满足商人们的胃口,所以他们还想得到更多。

可是,年少时长期生活在蒙古,他当然知道有山西商人走私,偷偷带着违禁品进入草原和蒙古人进行违法交易。

他从宣府总兵再到大同总兵,其中未尝没有加强边防,阻止商人们走私的意思在其中。

现在商人们走私的途径被他堵住了,可人家暗度陈仓,直接走上层路线,想要增加马市。

只能说,商人们的胃口是永远喂不饱的,在获得一点点后,还想要得到更多。

马克思曾说,当利润达到10%时,便有人蠢蠢欲动;当利润达到50%的时候,有人敢于铤而走险;当利润达到100%时,他们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而当利润达到300%时,甚至连上绞刑架都毫不畏惧。

在明朝中后期其实就充分体现出来,晋商为了获得超额利益,不惜以身犯险,哪怕触及灭族的大罪也要往下做。

如果说前些天马芳还在担心马市一事,现在看到魏广德的书信后,他愁云尽散。

开发马市,或让本来已经消停下来的晋商重新活跃起来,说不好又会渗透边镇,悄悄往外面走私。

要知道,走私可不是单向行动,那得在外面有人接应才行。

山西商人越境走私,蒙古那边得有人帮着照应,否则进入草原,说不好就被那个部落给抢了。

现在好了,有了京城的支持,他自然知道该怎么做。

若是以前,做起来还有些束手束脚,毕竟霍翼是他的直属上级,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虽然他的品级比总督高,可人家实权就是管他的。

对于阻挠交易地点选址这个事儿,马芳自然有办法。

不是说要选交易镇堡吗?

简单,马芳直接选出一二十个可以作为交易镇堡的场地,然后每处或多或少都有缺陷,真正适合作为交易地点的,也就是交通方便,周围防守还严密的地方,那是一个没有推荐。

等到时候商议选址的时候,自然有人出来指出这些不足,然后他就可以提议现场看看,了解实际情况。

拖延时间,办法真的不要太多。

要知道,明朝官员还有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不愿意主动承担责任,喜欢尽可能推卸责任。

当然,功劳是不会往外推的。

只要关键时刻指出那些不足,如果霍翼要强行推动此事,他不仅可以上奏,还可以用出事以后让他负全责。

这样的说辞之下,也就没人再敢肆意妄为了。

至于这么做的目的,信中没说,马芳自然也不知道,甚至都不打算回信告诉他的打算。

魏广德并没有把京城的情况详细向马芳提及,但他知道马芳在看到书信后看到就会这么做。

当然,或许新上来的户部尚书还是会支持在大同开马市,但毕竟新官上任,总有个缓冲期存在,不会马上就火急火燎的推动此项政令发布。

魏广德这么做,也是要好好梳理下大同开关的利与弊。

说实话,如果最终发现大同开关或许利大于弊的情况下,魏广德或许也会支持此事,即便可能因此导致晋商大规模走私违禁品的行动也在所不惜。

还是那话,做到大明内阁,不能因为怕就否则一些政令,得辩证看待。

比如打击晋商走私,可以通过加强关防和锦衣卫、按察使司严查的方式予以杜绝。

而不能因为担心他们走私,就置西北民生于不顾,一棒子打死。

实际上,魏广德挺认同后世某人提出来的一个观点,那就是游牧民族南下的本质是为了生存而不是掠夺。

掠夺人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