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5章 泇运河(2 / 3)

毕竟他们是阁臣,要考虑的可不是那点蝇头小利,他们更多考虑的还是天下安定。

只是,张居正话里的意思,让魏广德也不由得皱眉。

他明白张居正的意思,现在只是找不到合适的航道,所以海运航线要予以保留,但他并不支持。

魏广德并没有因此就自鸣得意,实际上后世海运繁荣得益于航海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海船从木制变成铁制,再加上气象学的发展,才把大海变得不再危险。

低头思考一阵后,魏广德才抬头对张居正说道:“此事我明白,不过不论是否有新河道沟通运河,海路我觉得还是应该保留,每年都应有漕船出入。”

魏广德暂时不敢坚持把漕粮全部改海运输,张居正的担忧其实是绝大部分官员的想法。

他们不在乎漕运和海运那个更经济,他们只在乎他们认为的,漕运始终比海运安全。

魏广德也不能和他们辩论,因为这个时代根本就么有任何依据说明他们是错的。

实际上,他们也没错,这个时代若不是有漕运的蛀虫,漕运除了耗费大点外,安全性是优于海运的。

这个时代的漕兵其实和其他卫所一样,存在大量逃亡,而这些逃亡后隐姓埋名的军户,就在他们主官那里变成了运输漕粮损失的漕兵。

好吧,结果就是船和船上所载的漕粮都变成了船损报到户部,这也是大明漕运损失很大的重要原因。

“我支持保留海运航道,但是只能维持现有十二万石的漕粮,不可能增加。”

张居正也摆明了自己的底限。

得到张居正的保证,魏广德这下算是彻底放心。

有他这个次辅和首辅的背书,不管漕运集团如何蹦跶,他们的打算就始终不可能实现。

“胶莱运河之事,我看还是让工部考虑吧。”

说完海运,魏广德继续先前的话题,说起张居正属意的开凿新河道。

张居正点点头,“此事我也再想想,和卿,下来你也好好考虑一下此事。”

今年的漕粮应该能安全抵达,内阁总算是松了一口大气,后面又随意说了一些其他事儿,最主要还是蓟镇和兀良哈朵颜部的对峙。

“戚继光在那里,我觉得倒是不用朝廷担心。”

魏广德笑道。

戚继光当初说要练骑步十军,他就可以横扫草原,现在不过练出一骑一步两军,但在魏广德看来,也足够应付朵颜部的威胁了。

毕竟之后的朵颜三卫已经不是明初那会儿,战力极强,他们现在的实力远远不如土默特部。

散衙后,魏广德回到家中,就安排人给朱衡那边递了条子,今晚他要过府一叙,详细了解运河之事。

说起来,漕运阻塞发生在隆庆三年起,到隆庆五年达到高潮,当年四百万石漕粮安全运抵不过百万石。

而魏广德那会儿,正好完美错过。

不过,隆庆五年他不在朝中,可嘉靖四十四年时,他虽然全身心都在抄书,可也知道京城因为漕运断绝引发的粮价疯涨。

也就是魏广德底子厚实,才在那时候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今天张居正在内阁的话,让他不得不重新认识这个时代的漕运。

......

“这就是整个运河的地图。”

是夜,在朱衡府上,魏广德看到摊开的一副巨大地图,而朱衡就指着其中一段对魏广德和谭纶介绍道:“整个大运河,数徐州到淮安之间河道最复杂。

一是徐州段的徐州洪、吕梁洪地理环境十分险恶,特别是吕梁洪,位于徐州城东南六十里处,分上、下二洪,绵亘七里多,水流湍急险恶,水中怪石林立,船只经过时必须要当地有经验纤夫的牵挽,否则就是船毁人亡。

二是黄河自古以来就有“善淤、善徙、善决”而着称,黄河改道徐州之后,黄患集中于徐邳地区。

另外泗州祖陵和凤阳皇陵也在附近,治黄就不得不考虑陵寝安全,所以经常束手束脚.....”

“那你当初开挖的新运河是在哪儿?”

魏广德看着运河线条有些眼花缭乱,干脆直接问道。

“这里,开挖南阳运河,将运河向东移动,远离黄河水道。”

朱衡又指着一段说道,“靠西的那条是旧运河,现在应该还能有限的通船,不过淤堵应该很厉害了。”

循着朱衡手指,魏广德看明白老河和新河的关系,隔着南阳湖,老河在湖西边,新河在湖东边。

“但是这条新河也只是解决当时的问题,留城到徐州这段问题还存在,没有避开徐州段黄河、二洪之险,因此开凿新河还是需要考虑的。”

朱衡继续说道。

“工部有其他考虑吗?”

魏广德开口问道。

“不是准备用海运,从淮安出海直抵天津?”

朱衡这时候狐疑的问道,“难道那帮人的动作,善贷你那边压力很大?”

魏广德摇摇头,“海运虽然通畅,但毕竟无法解决海上安全,风雨莫测,这次即墨县福岛之海难,将来终究不可避免。”

朱衡点点头,“这次损失确实有点大,虽然和以往漕运比似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