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泽自然不知为了复仇而黑化的刘陵,正在匈奴那儿搞风搞雨。
知道了也无所谓,匈奴的盘子就那么大,再怎么折腾也突破不了天花板。
他现在忙的很,诺大的大汉要往哪里走,都需要他来掌舵。
“陛下。”
东方朔将自己整理出来厚厚一大摞的文书交给了李云泽“百家讲坛已举办百期,各家学派得用之学识,臣已暂做总结,请陛下斧正。”
坐在坐垫上的李云泽,看着案几上那足有半尺多厚的文书,当即笑了起来“世人都说你搞笑俳优,都是瞎了眼的,你是个有才又肯做事的。”
这话说的东方朔当即红了眼眶。
他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喜好谈笑取乐,却是被世人当成了俳优看待。
唯有陛下知道自己,能懂自己。
李云泽拿起了一张张的纸翻看起来。
没有丝毫意外的,放在最上面的就是杂家的,毕竟他东方朔自己就是杂家出身,有好事自然是要紧着自己的学派来。
‘《盘盂》二十六篇,选其九篇。’
‘《吕氏春秋》二十六篇,选其十二篇。’
‘《尸子》二十篇,选其七篇。’
‘《尉缭》二十九篇,选其十三篇。’
‘.’
李云泽认真看了这些挑选出来的篇章里的节选,甚至还命一旁的郎官们取来原著一一应对。
单单是挑选一个杂家的著作,就耗时一个多时辰。
至于最后的结论“太多了,杂家各部著论,最多只挑二十篇出来。哲学方面的相关篇幅,全部不要。最后挑出来的,也要进行校正。多实用,少空谈。”
主父偃面露遗憾之色,不过还是行礼应声“喏。”
将杂家的放在一旁,李云泽伸手拿起了后面的文书,这次轮到的是法家。
李云泽这不是闲着没事干在给诸子百家做排位,他这是有着极为深刻的用意,那就是要在大汉推行教育!
想要教书育人,自然是需要教材与教师。
教师好说,诸子百家的人都是后备人选。
而教材,却是不能随便教授,必须得到李云泽的应允,教授挑选出来的篇幅作为教材。
对于诸子百家来说,这就是事关生死存亡的大事件。
自己学派的著作能够被选择作为教材,不单单是面子上的事情,更是能够传播自己的学派,让学派的学识流传下去。
若是没有被选上的话,那距离学派烟消云散也就不远了。
正是因为知道这些,所以百家讲坛每一期开始的时候,为了争夺上台的机会,从而爆发肉搏战也就成了长安城的一抹风景。
曾经敝帚自珍的各类好东西,也都被各家的大佬们拿了出来,站在讲坛上声竭力斯的宣扬。
不拿出来也不行了,再不拿出来的话,以后就不用再拿出来了。
所以不少流派之中,被认为已经遗失的古籍,都是纷纷现身百家讲堂。
有些时候虽然只剩下了残篇,却是依旧让围观众人大声叫好。
也不是说不愿意让黔首百姓们听听,实在是这个时代的百姓几乎都是文盲,他们也听不懂啊。
‘《管子》十九篇,取其七篇。’
‘《商君书》二十六篇,取其二十一篇,挺受欢迎呐。’
‘《韩非子》二十篇,取其十一篇。’
‘《慎子》十篇,取其五篇。’
‘《法论》十篇,取其四篇。’
‘.’
还是一样的流程,先看节选,再让郎官们取来著作对照翻看。
这天底下最大的藏书阁,其实就在皇宫之中。
毕竟当年杀入咸阳宫的时候,众将士都在忙着抢钱抢妹子,唯有萧何在收集保护书籍著作,这才将这些珍贵的资料书籍都给保留了下来。
当年保留下来的都是竹简。
自从李云泽发明了白纸之后,景帝还活着的时候就开始做誊抄的工作,李云泽上位之后依旧是继续了这项工作。
此时皇宫内的藏书,大都是已经完成了誊抄成为了钉装的书籍。
至于那些原始竹简,其中比较有名气的篇幅,以及一些失传了的篇幅,都被李云泽当做纪念品送去了现代世界,其他的全部封存起来。
这些,可都是华夏文明的记忆。
李云泽还在安排人手进行印刷,就是等确定了选用教材之后才大规模开始印刷,被选中的印刷更多份,没选中的已收藏为目的小规模印刷。
至少他不会做出某个辫子那般,直接毁书的事儿来。
野猪皮们不在乎华夏文明的记忆,可在李云泽这儿才是真正的宝贝。
“《商君书》只留下这七篇,刑法太过残酷严苛,不妥。”
《商君书》是商鞅变法的总结,其核心是强国弱民。
也就是说,想要国家强大就要控制百姓,使之成为弱民。
只有使人民顺从法律,朴实忠厚,人民才不易结成强大的力量来对抗国家和君主,这样国家才会容易治理,君主的地位才会牢固。
后世朝代多有误解,再加上儒教的推波助澜,直接将弱民当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