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 进兵高句丽(2 / 3)

大喜过望,当即带着主力兵团从幽州出发。

如此庞大的军团,自然不可能全都聚集在一起。

李二安排诸多大将们各自领兵四散出击,形成宽大的战线去压垮高句丽。

随着时间进入冬季,李孝恭的水师因为海面结冰不得不返回来州。

而唐军也开始逐渐放缓了前进的脚步。

之所以要赶在冬季出兵,李二打的主意就是通过冬季战役获得前线据点,消耗高句丽的有生力量,将战火烧进敌国境内。

等到春天到来的时候,唐军就可以直接全线出击,借着接下来近一年的良好天气一举荡平高句丽。

毕竟高句丽不是突厥回纥薛延陀那种游牧部落,人家是真正以城池为核心的农业国家。

对付游牧部落,打掉他们的王庭就行。

可对付农业国家,必须要将各处的城池全都攻占下来。

高句丽国土数千里,唐军哪怕是一路横扫也需要时间。

所以冬季出兵获取前线据点,来年再一举灭国的战略得到了众人的认可。

随着冬季的到来,唐军需要面对的威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个自然就是天时,寒冷的天气将会对唐军构成巨大的威胁。

还有一个就是高句丽人的反击,比唐军更加适应寒冷天气的高句丽,有能力发起大规模的反击。

高句丽内线传来的消息,是权臣泉盖苏文与国王高建武已然停下了争斗达成和解,正在筹集兵马粮草准备反击。

而比高句丽军队来的更快的,是肆虐的寒风与鹅毛大雪。

李二的动作很快,渡过辽水后很快就进抵了辽东城下。

即将发起攻城的时候却是天降大雪,不得不暂停行动。

数以万计的帐篷将辽东城围拢的水泄不通,每个大型帐篷内都有一个带着密封烟囱的炉子,燃烧着蜂窝煤为帐篷内热量。

华夏这儿很早之前就知道煤炭的好处,也是长期使用。

只不过因为不知道直接使用煤炭会导致一氧化碳中毒,所以取暖的时候通常是用木炭,而煤炭主要用于炼铁等方面。

然而煤炭之中的磷等杂质,又影响到了铁的质量,真可谓是成也煤炭,败也煤炭。

带烟囱的煤炉与蜂窝煤的出现,解决了煤炭取暖的问题。

当烟尘通过烟囱穿过帐篷上预留的口子排向天空的时候,帐篷内的唐军将士们,终于可以围着火炉美美的睡觉。

这种认知与技术,对于现代人来说压根算不得什么。

可对于因此被困扰千年的古人来说,那就是开天辟地一般的技术升级。

其带来的影响力,是言语所难以形容的。

最起码,现在的唐军可以在寒冬腊月里,在野外安营扎寨。

除了煤炭之外,唐军取暖的标准装备还有羊毛呢绒做的毛毯,铺在橡胶放水垫上能够有效隔绝寒意。

再穿上棉质内衣与羊毛衫毛裤,外面披上棉大衣,围着火炉有说有笑。

睡觉的时候盖上棉被,哪怕夜间气温下降到零下多少多少度,也是依然能够扛过去。

李二的帐篷是全军之中最大的,支撑搭建起来后,其面积广阔宛如一座小型宫殿。

军中诸将聚集在此,正在商议战况。

大帐内烧着好几台煤炉,温暖的热气宣泄而出,让整个大帐都温暖如春。

足有数十上百的校尉以上军将聚集在此,互相凑在一起说话交谈,嗡嗡之声不绝于耳。

作为最近几年才出头的新贵,薛仁贵在这儿没什么人脉可言,环顾四周后走向了角落里,坐在马扎上昏昏欲睡的李云泽。

“王爷。”

“嗯”

薛仁贵行礼后蹲下身子,不解的询问“末将有一事不解,还请王爷解惑。”

眯着眼睛抱着膀子的李云泽,轻轻吐出个字来“说。”

“这辽东城都已经被围住了,为何不打”

薛仁贵的确是对此很不理解“此地位置重要,而且城池面积够大,若是攻下之后入住城内,怎么也比在外面要强。”

想了想,他跟着解释“王爷勿怪,大军后勤非常好,末将只是觉得打下这辽东城应该更好才是,又不是打不下来。”

到了薛仁贵这种程度,自然也是有知道了解到唐军火药的秘密。

有了火药,哪怕辽东城再坚固,也不过是多用一些份量罢了。

可此时唐军主力宁愿在风雪之中露营,也不动手攻城,这让年轻的薛仁贵表示不能理解。

眼皮都没抬的李云泽,随口问了句“你读兵法吗”

薛仁贵愣了下“自是读过。”

“有没有读过什么叫做围点打援”

“围点打援”

“能攻下的重要城池不攻,要么是主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