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2 / 3)

不要求精通圣人之言,只要能读书会写认识字就行。

而且军士因伤退役或者是到年纪了退役又或者是自己主动申请之后,都会得到妥善安排。

要么入各地衙门,要么是在田间地头为乡老村正。

所以军士们的学习热情很高,而李云泽又提供了充足的笔墨纸砚与木牌等等资源,整支宣武军都在快速向着有文化的军队转变。岶

退役军士们的良好待遇,又反过来激发了军中的学习热情,同时士气与对李云泽的支持度也是在快速增强。

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每当军士们立下功勋之后,选择用功勋换取财货奖励的越来越少,大家都积攒着功勋,准备等到退役的时候安排个好的前程。

安排完军中之事,接下来就是安排数以十万计跟随自己来到汴州的百姓的生活。

不仅仅是他们,汴州当地数十万百姓的衣食住行也都要落在了他的肩膀上。

大部分的藩镇节度使是不管的,只要能够按时收到钱粮汉子妹子们就行,至于民众死活,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至于说将大部分的粮食都给收走之后,农夫们会不会饿死,朝廷上上下下与各地节度们,基本上是不会去管的。

饿死就饿死,反正大唐百姓多的是。岶

李云泽不行,他不是来做藩镇的,他是来拯救在乱世之中苦苦挣扎的百姓的。

而且他很清楚人口才是一切的根基,所以他不但不能饿死百姓,还要尽可能的让他们活的更好。

现在已经是中和元年的七月,马上就是秋收时节。

李云泽一边整理田亩,为跟随自己的百姓们发放田地,一边向整个汴州下辖六县表态,今年的秋赋全部免了。

此言一出,上上下下全都是一片哗然。

百姓们自然是欢呼雀跃,直呼节度乃圣人转世。

可李云泽麾下文武们却是傻眼了。岶

没了秋粮,就算不给长安城送赋税,可他们这些人吃什么用什么?

靠着之前的缴获的确是能够支撑到明年收粮,可所有人都默认那些缴获是属于节度使的私人财产。

这年头哪个节度使会用自己的私人财产...

“用这些时日的缴获来支付军中地方上下的用度。”李云泽的话,让所有人都是难以置信。

居然是真的!

有见识的人,此时就会暗中想着‘节度所图甚大!’

不为自己敛财却是用来养兵养人,那必然是有着宏大的图谋。岶

一时之间,反倒是有不少聪明人选择主动来投效,算是一种买马下注。

这种事情历朝历代太多了。

李云泽当然是有图谋,只不过他也是真的不在意这些东西。

他可以用黄金白银各种珠宝什么的,去现代世界换取海量的物资来养活所有人。

因为有时空门,当然是万分从容。

若是没有,那就得将脑袋抓成地中海,苦思冥想如何提高生产力了。

官田,地方势力收缴来的田地,因为战乱而成为无主之地的田地都被李云泽给分掉了。岶

不仅仅是百姓,军中将士们也按照各自战功分到了永业田。

军士们家中有亲族的,可以自己打理。没有的话,可以租给附近百姓们种植收租金就是。

这一分田,军中的凝聚力与忠诚度又一次的再度飙升。

李云泽给所有人,无论是军士还是百姓们都说的清楚明白,还在田契地契上白纸黑字的写的清楚,所有的田地都转为永业田,取消了口分田。

不过永业田从此以后只能继承,不能买卖。

儿子女儿都能继承,实在不行养子也可以。

可以自己种,也可以出租,甚至抛荒都行。唯独不能买卖,一旦查获不但有重罚,还会被收走。岶

这是李云泽在历经多个世界之后所总结出来的,用来应对土地兼并这个千年以降最为严重的问题的办法。

以往他都是直接宣布所有的土地都是属于皇帝的,只不过现在还只是个节度使,这种话不太好出口。

分田之后,整个汴州迅速刮起了一场婚嫁风潮。

很简单,有恒产了啊。

有了属于自己的产业,那就得有继承人来继承,很自然的会刮起婚嫁风潮,甚至推动了当地彩礼的价格一路飙升。

好在李云泽又是免税又是发钱的,无论是军中还是地方上,光棍们基本上都能娶得起老婆。

实在不行,那就等明年攒到钱再说。岶

秋收的时候,李云泽展现出了自己的钞能力。

他从现代世界订购了一大批的铁器与多种农具,包括但不限于镰刀,耙子,铁犁,锄头,扁担,箩筐,板车,竹筛,铁锨,打谷机等等应有尽有。

然后将这些东西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