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兵也不是什么硬汉,毫不犹豫的就将身份吐露。
是吴国的哨探。
之前在越国的时候,李云泽本想驱吴国灭越,可‘王不听’,不但没出兵攻打越国,反倒是掉头北上去打齐国去了。
这些哨探就是吴军前锋。
李云泽招呼鲁班回来,策马拖拽马车继续前行。
“回鲁地之后,给你师兄写封信。”
李云泽嘱咐鲁班“告诉他,已经没有必要再待在吴国了。”
“是。”
孙武接到鲁班的信件,已经是两个多月之后的事情了。
此时吴国北上,在艾陵之战中击败了齐国,一时之间国威达到了鼎盛。
不过随着吴国连战连胜,吴王的信心也是越来越膨胀。
不但不听孙武与伍子胥的劝说,反倒是愈发穷兵黩武,不断对一众小国动兵,甚至还打起了中等国家卫国宋国乃至于鲁国的主意。
这等做派,不但到处树敌,更是惹怒了之前的大金主晋国。
晋国扶持吴国,从外交到财货支持力度都很大,目的自然是为了削弱楚国。
现在吴国被养肥了,灭了楚国一次不说,现在更是北上想要争霸天下,做个霸主!
这是什么?这是白眼狼啊。
作为真正意义上的春秋霸主,晋国哪里能受得了这个气?
毫不意外的,晋国当即就断了给吴国的支援,并且号令诸多会盟小国别给吴国面子。
消息传来,吴王并不在乎。
他本意就是要争霸,与天下公认的霸主晋国翻脸,乃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反正现在吴国战无不胜,翻脸就翻脸吧,自己有的是金主。
然后,孙武与伍子胥一起找了过来,表示要辞官归隐了。
吴王先是惊讶,然后是挽留,挽留无果之后就略显遗憾的同意了。
原因很简单,吴王觉得现在吴国如此强大,自己指挥打仗又是百战百胜,那还有什么好说的,有没有孙武和伍子胥都无所谓。
对于孙武来说,他来吴国本就是历练,现在该历练的都已经历练过了,自然是洒脱的想走就走。
伍子胥的话,本身对吴国还是有些眷恋的。
只不过现在大仇得报,心中已经没有了追求,再加上李云泽让他们离开,自然也就是顺水推舟选择归隐。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孙武与伍子胥一开始来吴国的时候,投效的都是前任吴王阖闾。
阖闾才是他们真正的君王。
此时阖闾已经死了,现任的吴王又是个不听劝的,自己说什么都是‘王不听’那还还有什么好说的,拍拍屁股走人就是了。
他们已经对得起吴国了。
吴王夫差觉得吴国这么强大,没了谁都行。
可结果却是,孙武与伍子胥离去之后,作为吴国多年金主的范蠡,突然表态要撤资了。
夫差听闻消息,先是大惊,随之大怒。
区区商贾,也敢在寡人面前拿乔?
立马就没收了范蠡在吴国的所有生意,狠狠的赚上了一笔。
夫差觉得自己很行,再度发兵攻打齐国,甚至是直接用船运的方式,在齐国登陆作战。
可结果却是,被齐国打的大败而归。
随后卫国宋国鲁国等国,接连落井下石,袭扰攻打吴国,闹的不可开交。
更要命的是,得到晋国暗示,得到儒家资助的楚国,迅速恢复国力开始出兵吴国。
一时之间,吴国宛如陷入了风雨飘摇之中。
曾经战无不胜的吴军,却是越打越弱小,到了后来甚至连卫国鲁国宋国都打不过。
夫差想破头都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至于吴国国内,连年的战争导致人口凋零,百业疲惫,民众怨声载道军心士气一落千丈。
以往有儒家的支援,可以花钱购买各类物资,平息国内的压力。
可儒家撤资之后,吴国拿着财货都买不到东西。
晋国楚国一起施压,吴国之前连年出兵更是将四周邻国全都得罪了个遍,现在已经是四面三面楚歌。
至于吴国的中流砥柱,孙武训练出来的那些精锐甲士,也是逐渐在连年的战争之中被消耗一空。
这些甲士训练不易,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
吴国国内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国内生产凋零的厉害,之前还能靠儒家撑着,现在儒家也抛弃了吴国,自然是百业凋零,甚至就连种的粮食都不够吃的。
没有了物资,当然训练不出精锐甲士。
没有了精锐甲士,自然也打不赢战争。
战争打输了,距离亡国自然也就不远了。
吴国向着亡国的深渊一路狂奔的时候,李云泽收到了李耳从函谷关送来的礼物。
真正的原版手抄《道德经》!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