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章 我为大汉已经做的够多的了(1 / 2)

大汉的粮食产量年年增长,可粮食匮乏的问题却是越来越严重。

各式各样的问题都有,偏远之地搞火龙烧仓的都不少,但是那些都是不值一提的小问题。

真正的核心原因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人口的大规模爆发。

自从人头税定额之后,民间生孩子的热情就被激发出来。

家中每多一个孩子,就会多上一大笔的收入,还能多一个劳动力,多一份彩礼收入。

相比起这些,亲情什么的都要靠后。

有了巨大的利益驱动,无需官府去劝说引导,民间自己就在疯狂的生孩子。

李云泽刚上位的时候,全天下算上奴籍,甚至还加上那些深山老林里的野人们,也就四千万出头的人口数量。

等到二十年后,大军出塞犁庭扫穴,一举灭了匈奴之后,人口数量已经直接过了万万之数。

当时大汉开垦了大量的新田亩,又革新了耕种能力从而使得产量增加,勉强能够支撑的住粮食需求。

可再怎么增加,也是农业时代的生产力水平。

大规模的年轻人口再灭匈战争之后,再度开启了生孩子模式,同样是家家户户起步就是五六个孩子。

这种指数级别的人口增长,已经是超出了大汉现有粮食生产能力的上限。

随着这个问题的凸显,朝中就有人向李云泽提议,要限制民间的人口增长速度。

李云泽的回应很简单“你家几口人?”

那人回应说“家中妻妾子女总计一十六口。”

李云泽跟着说道“那就从你家开始,你的子女不许生孩子如何?”

那人当场就急眼了“凭什么!?臣家中子女还要传宗接代,凭什么不让生!”

李云泽笑着摆摆手,示意宫卫将其全家都给送到了海外荒芜的小岛上去。

既然不能自行压制,而农业时代的生产力也无法大规模的提升,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向外走。

扩张,迁徙。扩张,再迁徙!

刘彘的朝鲜国得到了巨量的人口迁徙,原因是他占据了野人列岛。

虽然这些岛屿的开发程度不高,可土地却是极为肥沃,因为都是火山灰地质,蕴含丰富的矿物质,农田产量极大。

所以在平了岛上的野人之后,大批汉人乘船上了列岛,接管了那些野人们开垦出来的原始农田。

不过相比起大汉快速增长的人口数量来说,这只是杯水车薪。

北方的大草原上,同样有大量的汉人涌入其中讨生活。

从漠南都护府,到草原都护府,从北海都护府到漠北都护府,都涌入了海量的人口。

只是出了河套之地外,李云泽给其他地方都限制了迁徙人口数量。

这自然不是因为李云泽想要给草原上的部落留下生存空间,让他们有机会再度发展起来威胁中土。

纯粹是因为他懂得这方面的相关知识。

虽说大草原的面积极大,看着也是草场众多。

可实际上,出了河套地区之外,大草原大都是属于沙漠化地质。

那些草场开垦起来,几锄头下去挖不了半米深,就能见着

一旦大规模的开启田垦,唯一的结果就是导致迅速的荒漠化,然后就是漫天的沙尘暴以及土地退化等等一系列的地质问题。

所以李云泽禁止在草原上进行开垦,只允许放牧。

而且每片牧场的牲口容量都有定额,不允许超过。

同时鼓励放牛,而减少放羊的数量。

相比起牛来说,吃草的时候直接连草根都给啃光的羊,对于地质的伤害更大,容易引起荒漠化。

所以各处都护府都是限制了迁徙人口数量,同时修建城池与道路,定点各处的牧场,不允许进行游牧。

一旦人口过多的话,还得分家迁徙出去。

李云泽很清楚的知道,一旦不加节制的开垦草原,那百多年之后,大汉就要重新面临来自北地的麻烦。

至于草原上原本剩下的那些部落,李云泽自然是将他们全都迁徙走。

无论大小,只要是被汉军遇上的部落,统统都给迁徙走人。

运到大海边上去,再分批送上各处汉民不愿意去的小岛上去。

在汉军铁骑的一遍遍梳理之下,大草原上无论漠南漠北,各种连自己都说不清楚来历的大小部落,统统都变成了海岛部落,之后整个大草原上就只剩下了放牧的汉民。

他们是纯粹的汉家牧民了,居住在规定的城池附近放牧,有户籍有身份有牧场。

卫青与霍去病等人,连年不断的向着西边用兵。

先是打垮了想要臣服大汉的乌孙,跟着横扫西域诸国,废其国王夺其国土。

乌孙人的确是想要投降大汉的,因为他们是被大汉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恐怖战斗力给吓到了。

那么强横,那么可怕的匈奴,被大汉砍瓜切菜一般给灭了,作为匈奴人曾经的小弟,乌孙人又岂能不怕。

可大汉压根就不要什么附庸,因为李云泽很清楚这些游牧部落的秉性。

中土强大的时候,做儿子做孙子都没问题。

可一旦中土衰弱了,他们就会无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