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呼延南音(3 / 4)

见过这个客栈掌柜的,可他见过客栈的设计和那出色的丹青与墨宝。

他对这人来了兴趣。

伯景郁听到这人的名字,面色却变得凝重起来,“此人姓呼延?”

张捕快点头。

庭渊有些不解:“这姓氏怎么了?”

伯景郁道:“呼延是西州第一大姓氏,也是巳邑族最主要的姓氏。”

“怪不得。”

如此庭渊便能理解他为什么是这样的表情了。

伯景郁追问:“这呼延南音的背景你们可调查清楚了?”

张捕快自然清楚伯景郁是什么意思,或者说西府的每一个官员都对西州的重要姓氏了如指掌,他道:“自然是清楚的,呼延南音出身总府云溪城呼延氏,这呼延氏是五十年前西州天灾从西州举家迁移过来的,祖籍是西州北部梵音城,而非西州南部的巳邑部落,女君统一西州前他们家族就在梵音城居住了上百年,祖先确实与巳邑部落是同一支,先祖是当时巳邑部落首领不受宠的孩子,被兄弟驱逐到梵音城,自此定居梵音城与巳邑部落再无瓜葛,三十年前平叛西州有关西州南部详细的地图便是呼延南音的父亲呼延律提供的。”

“原来是他家。”若说是此人的后代,伯景郁便放心了。

庭渊不了这些,也能从张捕快的话里听明白,这呼延律是个功臣。

三十年前征战西州的便有伯景郁的父亲,他曾听父亲提起过许多关于西州的事情,其中便有这呼延律,西州地形十分复杂,西州南部和西州北部中间有绵延百里层岩叠嶂的大山,这些山林中有瘴气,一不留神便会丧命其中,山里不仅有蛇虫鼠蚁和瘴气,许多植物也有剧毒,其中最毒的便是曼陀罗花,能使人失了心智。

而这呼延律给他们的地图上清楚的标注了哪些路可以走,哪些路不可以走,保住了多数官兵的性命。

此事传回京城后,当时是伯景郁的堂兄在位,堂兄原本想赏赐呼延律官职,被呼延律拒绝,改赏白银万两,良田千亩。

张捕快道:“呼延会长的身世并无问题。”

这点伯景郁倒也相信。

他问:“你们村里的外来农工都是从西州来的吗?”

张捕快点头:“是的,都是从西州过来的,且多数都是熟面孔,为了维护安定,呼延会长专门派人去西州核查过他们的背景身份。”

“想不到他做事如此细心。”伯景郁更觉诧异。

张捕快道:“呼延会长毕竟出身西州,不想自己手下的人出问题,做事自然是十分小心谨慎的。”

伯景郁想到自己在中心广场也见到了农神祭祀的大鼎,问道:“你们这里也搞农神祭吗?”

“是的,我们这里也做,是我们这里的习俗。”

庭渊问:“那你们就没有人好奇过这农神鼎里的粮食去了哪里吗?”

张捕快说:“搞这个农神祭不过是图个心理安慰,一家一户也就往里头撒半碗米,谁家也不缺这半碗米。”

庭渊与伯景郁互看了一眼,这倒是与金阳县的情况类似。

看着是一口大鼎,分摊到每一家真的没有多少东西,所以也就无人在意,即便是知道其中有问题,也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正好纵容了这种歪风邪气,让黑心的刘家从中钻了空子。

庭渊觉得这事即便是把刘家解决了,也是治标不治本,老百姓该信还是要信,这农神祭该有还是会有。

这就好比往许愿池里扔硬币,即便知道世上无鬼神,还是要扔下一个硬币,谁都不缺一个硬币,万一愿望实现了呢?

大家都抱着这种心态,许愿池里的王八一天不知道要被扔多次硬币。

能阻拦一家,阻拦不了万千老百姓的民心所向。

但也不能纵容这种风气,让他们从老百姓的碗里抢粮食。

对于农神鼎里的粮食,庭渊觉得要有一个恰当的去处,由专人去管理,别让黑心的人钻了空子,空手套白狼。

之前伯景郁一直认为西府和西州的勾连不深,如今真是来了西府才知道,西府有大量的西州务农人口,这些人口中难免会混进一些心怀不轨的人,对于这些人的来历,还是得加强监管。

约莫一个半时辰,衙门的人回来了,根据他们的调查,无人见过死者。

伯景郁觉得不可思议,“你们确定是挨家挨户地查了?”

“是的,我们找了各街史,他们都说没有见过这个人,现在就差工会那边没有调查了。”

伯景郁问:“为什么不去查工会?”

张捕快说道:“要想调查工会,需要批文才可以,毕竟工会内在册的人都是西州的农工,若我们随意探查工会,容易引发农工的不满,致使西州农工与我们西府离心。”

伯景郁觉得他说得有些道理,不能因为西州叛乱过,就对西州的农工一棒子打死,若随意调查他们,随意对他们展开搜查,也确实容易让西州的农工寒心,到时候事情没查清楚,反倒让他们与朝廷离心,长此以往容易让他们起反叛的心思。

伯景郁问:“批文什么时候能拿到?”

张捕快点头:“搜查工会的批文得和上一级的县丞申请,或者与呼延会长申请,